第01版:封面 PDF版阅读

“入伏”啦!今年“三伏”持续40天!

新华社制图

据新华社天津7月11日电(记者 周润健)“入伏”啦!7月11日,“三伏”大幕正式开启。

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依传统历法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进入头伏,第四个“庚日”起进入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进入末伏,合称“三伏”。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中伏有时是10天,有时是20天。

什么情况下中伏是10天或是20天?这与夏至后第一个“庚日”出现的早晚有关。如果第一个“庚日”出现在夏至的5天之后,那么从夏至到立秋的45天中,只能有4个“庚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距进入中伏的第4个“庚日”,只有10天时间;如果第一个“庚日”出现在夏至后的5天之内,那么从夏至到立秋的45天中便会出现5个“庚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距进入中伏的第4个“庚日”,要有20天的时间,民间俗称“俩中伏”。具体到今年的“三伏”来说,7月11日至20日为头伏,7月21日至8月9日为中伏,8月10日至19日为末伏,前后长达40天。

“入伏”后空气湿度增大,再加上持续高温,极易发生“中暑”。“公众需做好防暑降温措施,老、弱、病、幼等体质较弱人群尽量减少外出活动时间。”罗澍伟结合民间传统和养生专家的建议说。

2025-09-27,12046| 2025-09-26,12038| 2025-09-25,12026| 2025-09-24,12018| 2025-09-23,12010| 2025-09-22,12002| 2025-09-21,11998| 2025-09-20,11994| 2025-09-19,11986| 2025-09-18,11970| 2025-09-17,11962| 2025-09-16,11954| 2025-09-15,11946| 2025-09-14,11942| 2025-09-13,11938| 2025-09-12,11930| 2025-09-11,11918| 2025-09-10,11910| 2025-09-09,11902| 2025-09-08,11894| 2025-09-07,11890| 2025-09-06,11886| 2025-09-05,11875| 2025-09-04,11860| 2025-09-03,11852| 2025-09-02,11844| 2025-09-01,11828| 2025-08-31,11824| 2025-08-30,11820| 2025-08-29,11812|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