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 星期五
我的父母都是医生。
尽管他们两个一人在省级医院、一人在区级医院,但父母的日常忙碌并无不同。
曾经,我郁闷于他们在我生活中的经常性“缺席”。尽管,我也时常听到患者对爸爸妈妈的赞誉,夸他们是有耐心、负责任的好医生。可是,我总觉得那些距离我很远。
可是,年纪渐长,耳濡目染,我越来越崇拜我的父母,也因此最终选择报考了医学院。因为,救死扶伤的他们,崇高而值得尊敬。
转眼迎来实习期,我有幸来到妈妈工作的郑州市惠济区人民医院实习。
实习的日子,让我对妈妈工作的辛苦颇为感触。没想到疫情来临,我有机会参加惠济区第二轮全员核酸采样医疗队,第一次,我觉得自己距离“英雄梦”那么近。
为了确保完成任务,经过医院和病区接连几轮的严格培训,我不仅一遍遍地观看核酸采样视频,还在妈妈的指导下,拿爸爸当“工具人”来进行实战演练。让这样,很快熟练掌握了核酸采样的技术和技巧。
8月5日,怀揣着激动又忐忑的心情,我和老师们前往任务执行地——一个看守所采样点,一个对我来说很神秘的地方,警察、铁大门,铁丝网……
抵达目的地后,我们被分成了不同的小组,分开进行咽拭子采样行动,穿上防护服后,快节奏又烦琐的采样开始了,这个时候的我完全进入了状态,刚进大门的紧张情绪荡然无存。
“抬头,张大嘴巴,发‘啊’的声音。”
这一句话,我们重复了成百上千次,几乎没有停过,我知道,我们在与时间赛跑。
从下午4点,大家一直工作到次日凌晨3点,拆开咽拭子、站起来采样、保存样本、回收医疗垃圾、手卫生……这一系列连贯的动作也不知道重复了多少次,但是每一次都不是机械地重复,都是要用心根据每个被采样人身高、仰头角度等不同的情况微调整,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取样的规范性。
就这样,一直干到第二天上午11点,终于采完了最后一个样本。一场战斗打了15个小时。
摘掉口罩,满是压痕和汗水的脸上,大家都是笑容:“圆满完成任务!”
那一刻, 我深刻体会到了奉献的意义和乐趣,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白衣战士的职业价值。
“滴,滴,滴……”打开手机,我看到妈妈给我送上的20岁生日祝福。呀,战斗中,我全然忘记了。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我看到了很多平时看不到的东西,接触到了平时接触不到的事情。我第一次感觉离爸爸妈妈那么近。
原来,他们就是我身边的超级英雄!
惠济区人民医院实习生 朱玲震
本报记者 汪辉 王红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