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PDF版阅读

发力六大产业 兼修“软硬”环境 新郑市 加速迈向“领先”水平“一流”目标

郑报全媒体记者 张立 杨宜锦

县域经济发展质量总体评价连年位居全省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税收总量连续8年全省第一,全省第一批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市,域内大中专院校数量全省县市第一,金融机构入驻数量全省县市第一,以全省第一名成绩入围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一个个“省一”,是新郑市高质量发展的见证,也是新郑走向“全国一流”的基础。5年来,新郑市按照郑州市委“南动”发展定位,以县域治理“三起来”为遵循,瞄准建设现代化全国一流中小城市目标,大力实施“九项工程”,践行“用脚步丈量工作法”,稳步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构建“三主三新”产业体系

为了让电子信息产业“立”起来,新郑市充分发挥毗邻机场的区位优势,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扩大开放,大力招引电子信息产业,着力打造与郑州航空港区融合发展的河南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新高地。

规划建设6.7平方公里电子信息产业园,建成全省首家电子信息专业污水处理厂,招引落地合丰泰显示模组、华思光电、锐杰微、威斯荻克等电子信息产业项目15个,总投资224.61亿元。锐杰微、威斯荻克等6个项目已建成投产,华思光电等7个项目正在建设。2020年新郑市电子信息产业完成投资30亿元,实现产值10亿元,税收2000万元。

在新郑北部龙湖镇,《黄帝千古情》大型实景演出,已经成为省会文旅产业的标杆。与此同时,新郑市围绕黄帝故里文化名片,引进开工轩辕夜游谷项目,高标准改建黄帝故里景区,提升完善黄帝会盟地泰山村乡村旅游项目……一系列高端文旅项目的相继落地,伴随着一年一度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让新郑成为全世界炎黄子孙的心灵归宿。

在培育电子信息与高端文旅产业的同时,新郑市积极构建“三主三新”产业体系,以电子信息、健康食品、高端商贸物流产业为主,以生物医药、智能装备制造、高端文旅产业为新,合理布局,协调推进。

软硬环境同步提升

一流产业需要一流服务。近年来,新郑市围绕政府采购、招商引资、人才战略三个重点,瞄准建设现代化全国一流中小城市发展目标,不断提升营商服务水平,持续提高市场主体满意感、幸福感、获得感。营商服务水平正从“全省领先”走向“国内一流”。 (下转二版)

2025-09-21,11998| 2025-09-20,11994| 2025-09-19,11986| 2025-09-18,11970| 2025-09-17,11962| 2025-09-16,11954| 2025-09-15,11946| 2025-09-14,11942| 2025-09-13,11938| 2025-09-12,11930| 2025-09-11,11918| 2025-09-10,11910| 2025-09-09,11902| 2025-09-08,11894| 2025-09-07,11890| 2025-09-06,11886| 2025-09-05,11875| 2025-09-04,11860| 2025-09-03,11852| 2025-09-02,11844| 2025-09-01,11828| 2025-08-31,11824| 2025-08-30,11820| 2025-08-29,11812| 2025-08-28,11796| 2025-08-27,11788| 2025-08-26,11780| 2025-08-25,11764| 2025-08-24,11760| 2025-08-23,11732|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