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PDF版阅读

锚定“高质量” 连登“百强榜” 荥阳市 “西美”之地起新城

本报记者 史治国 通讯员 蒋士勋

晴日里,放眼望去,定位“郑州西美”的荥阳景明路畅、万物焕彩;入夜,则光灿生辉、流光溢彩。时间是一支如椽大笔,记录着这座城市的栉风沐雨、美丽蝶变,也刻画着经济社会的扬帆奋进、浩荡前行。

五年来,荥阳市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创新赋能、行稳致远,将高质量发展深深铭刻在这908平方公里辖区的每一寸土地上……

围绕产业转型抓升级,综合实力不断提升。2020年,荥阳全市地区生产总值546亿元,是2015年的1.37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万元,是2015年的1.27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149元,比2015年增长42%。产业转型步伐稳健,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装备制造业增加值累计增长94.9%,连续五届上榜“全国工业百强县”。

聚焦改革创新求突破,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该市“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面向社会发布6266项权责事项,“一件事”集成服务事项、310个高频服务事项上线运行,1691个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94.9%的事项实现不见面审批,148个事项实行“周末无休”。“十三五”时期,荥阳引进域外境内资金738.9亿元,是“十二五”期间的1.5倍。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12%,是“十二五”期间的3.4倍;高新技术企业85家,是“十二五”期间的6.5倍;科技型企业309家,是“十二五”期间的两倍;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达到7067件、4396件,年均增长9.1%、3.5%,获评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科技创新百强县(市)。

聚力城乡发展促融合,环境面貌大幅改善。荥阳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实施道路升级改造累计52条,新增供气管网122公里、供暖管网64公里、供水管网276公里、雨污水管网106公里;建成安置房423万平方米,回迁群众4.4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79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59.5%,比“十二五”末提高8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8个百分点。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分批实施县道综合升级改造165公里,公路通乡镇率、通行政村率、通自然村率均已达到100%,“全域公交”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行政村通公交率达100%;建成美丽乡村4个。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统筹实施生态建设项目138个,森林覆盖率比“十二五”末提高5.4个百分点,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县(市)、国家园林城市、省级森林城市、省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先进县(市)等荣誉称号。 (下转二版)

2025-11-16,12371| 2025-11-15,12363| 2025-11-14,12355| 2025-11-13,12343| 2025-11-12,12335| 2025-11-11,12327| 2025-11-10,12319| 2025-11-09,12315| 2025-11-08,12308| 2025-11-07,12300| 2025-11-06,12288| 2025-11-05,12280| 2025-11-04,12272| 2025-11-03,12264| 2025-11-02,12260| 2025-11-01,12256| 2025-10-31,12248| 2025-10-30,12236| 2025-10-29,12214| 2025-10-28,12206| 2025-10-27,12198| 2025-10-26,12194| 2025-10-25,12190| 2025-10-24,12182| 2025-10-23,12170| 2025-10-22,12162| 2025-10-21,12154| 2025-10-20,12146| 2025-10-19,12142| 2025-10-18,12138|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