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国际国内新闻 PDF版阅读

全球500万生命凋零 抗疫马拉松远未结束

新华社记者 陈俊侠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11月1日发布的新冠疫情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累计新冠死亡病例已经突破500万例。这是一个令人悲伤的节点。它再次提醒世人,新冠病毒这个恶魔不会自行消失,国际社会必须加强团结合作,采取更强有力行动,抗疫才能取得最终胜利。

500万生命凋零印证了一个残酷现实,那就是新冠毒株可能变种频出,抗疫马拉松远未结束。一年多来,一些发达国家在与疫情的漫长作战里似乎患上了“抗疫倦怠症”,认为新冠肺炎不过是危害性会减弱的“大号感冒”,实施严格防控措施是小题大作。这是一种危险心态。正如不少专家指出的那样,如果放任疫情恶化,全球公共卫生体系可能难以承受巨大压力,疫情防控面临失控风险。面对新冠病毒这个危险而狡猾的敌人,任何松懈和疏漏都有可能造成前功尽弃。各国必须齐心协力,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疫苗是战胜疫情的有力武器。放眼全球,疫苗分配不均、接种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构筑全球“免疫长城”的道路依然漫长。一些发达国家奉行“疫苗民族主义”,囤积超量疫苗,导致发展中国家疫苗短缺,接种率低。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新冠死亡人数已经超过去年全年。鉴于疫苗接种和防控能力的差异,当下疫情的全球传播呈现“不均匀性”,持续向发展中国家及贫穷国家蔓延。

世卫组织负责疫苗标准制定相关机构中国籍科学家雷殿良博士指出,当前全球抗疫形势非常严峻,须尽快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以阻断病毒传播。否则,新冠病例越来越多,病毒变异机会随之增加。一旦出现超强毒株,全球疫情防控可能面临深度危机。

面对疫情蔓延,解决方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世卫组织强调的三个关键词:“团结”“团结”“团结”。策略上的团结要求全世界在抗疫方面协调一致、严格管控,真正阻断病毒传播链条;行动上的团结要求各国摈弃疫苗民族主义,同舟共济,启动全球新冠疫苗接种战略,优先向低收入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提供疫苗;思想上的团结则要求人们凝聚更多共识,携手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中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为全球携手抗疫作出巨大贡献。去年,中国向150个国家和13个国际组织提供了抗疫援助。今年以来,中国已经向106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了超过15亿剂疫苗,为防控疫情、引领抗疫国际合作发挥重要作用。

从东南亚到非洲大陆,从中东到南美洲,捐赠疫苗、技术转让、合作生产……中国不断提高疫苗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以实际行动践行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承诺。在向“新冠疫苗实施计划”捐赠1亿美元基础上,中国承诺年内再向发展中国家无偿捐赠1亿剂疫苗,为促进疫苗在全球公平分配和使用持续作出贡献。

面对全球抗疫的严峻形势,大国要作出表率,提供更多疫苗等公共产品;各国要齐心抗疫,并肩作战,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这是人类战胜疫情的唯一正确出路。

新华社日内瓦11月1日电

2025-09-26,12038| 2025-09-25,12026| 2025-09-24,12018| 2025-09-23,12010| 2025-09-22,12002| 2025-09-21,11998| 2025-09-20,11994| 2025-09-19,11986| 2025-09-18,11970| 2025-09-17,11962| 2025-09-16,11954| 2025-09-15,11946| 2025-09-14,11942| 2025-09-13,11938| 2025-09-12,11930| 2025-09-11,11918| 2025-09-10,11910| 2025-09-09,11902| 2025-09-08,11894| 2025-09-07,11890| 2025-09-06,11886| 2025-09-05,11875| 2025-09-04,11860| 2025-09-03,11852| 2025-09-02,11844| 2025-09-01,11828| 2025-08-31,11824| 2025-08-30,11820| 2025-08-29,11812| 2025-08-28,11796|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