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县区新闻 PDF版阅读

70岁“筒子楼”变形记

本报记者 刘伟平 通讯员 王彦

近几日,家住二七区淮河路街道陇海社区勤劳街2号院甲楼的贾先生有点忙:虽然身体不方便,但他每天都坚持拄着双拐到院里看看能不能帮上忙,作为院里为数不多的“老人儿”,他得给社区的同志讲讲公共电源在哪、下水管道走向如何,询问或者还有什么需要帮忙联系的事情。

勤劳街2号院甲楼是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筒子楼,房龄已近70年,公共设施老化严重。楼体共三层,每层有近30户人居住,居民家中没有厨房和卫生间,大家用水和上厕所都是到楼内的公共水房和院里的公共卫生间。

由于设计等原因,该院没有进行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管道老化造成跑冒滴漏,下水道堵塞也是时常发生。加之空间有限,部分居民把私人物品堆积到走廊等公共区域,形成消防安全隐患,给群众生活造成很大困扰。

今年以来,淮河路街道不断投入人力、物力以及工作精力加强对该楼院进行消防巡查、环境卫生改善、文明行为引导等工作。特别是党史学习教育以来,街道从群众需求出发,问计于民、综合研判,把老旧楼院环境改善问题作为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课题予以推进,精准施策。

其中,勤劳街2号院甲楼公共水房和公共卫生间改造以及消除公共走廊消防安全隐患等成为当务之急。街道办事处和陇海社区的同志多次深入楼院调研、征集群众意见、进行项目评估和预算,多次邀请相关单位会商和研讨,形成了以尽可能少的花费解决最大难题的“楼院变形记”项目方案,并将该方案在99公益日上作为街道子项目以“线上+线下”方式进行宣传推介,号召辖区爱心企业、商户、党员群众等积极捐款,支持身边的公益。

近日,项目施工已完成,这座沧桑的“老筒子楼”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斑驳的公共水房贴上了洁白的瓷片,滴答漏水的老旧水龙头光亮崭新,重新铺设的下管网通水流畅,楼顶新做的防水层平坦而整洁……居民胡女士说:“我在这个院已经住了快40年了,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好过!”

为了让改造效果长效保持,陇海社区又积极发挥“一核多元”党建引领作用,组织楼院居民成立了自治小组,推选出楼院长,协商形成了“不乱堆杂物、维护公共环境卫生”等楼院文明公约,大家都说,日子越来越好,他们很满意。

2025-09-25,12026| 2025-09-24,12018| 2025-09-23,12010| 2025-09-22,12002| 2025-09-21,11998| 2025-09-20,11994| 2025-09-19,11986| 2025-09-18,11970| 2025-09-17,11962| 2025-09-16,11954| 2025-09-15,11946| 2025-09-14,11942| 2025-09-13,11938| 2025-09-12,11930| 2025-09-11,11918| 2025-09-10,11910| 2025-09-09,11902| 2025-09-08,11894| 2025-09-07,11890| 2025-09-06,11886| 2025-09-05,11875| 2025-09-04,11860| 2025-09-03,11852| 2025-09-02,11844| 2025-09-01,11828| 2025-08-31,11824| 2025-08-30,11820| 2025-08-29,11812| 2025-08-28,11796| 2025-08-27,11788|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