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县区新闻 PDF版阅读

本地种甘蔗 一样甜如蜜

本报记者 谢庆 通讯员 曹宁 文/图

在郑州人的印象中,甘蔗都是在南方种植的,本地很少种甘蔗。而这两天巩义的甘蔗林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往尝鲜。记者前往发现这里不仅有北方少种的甘蔗,还有香蕉、车厘子等南方水果正在茁壮成长,成为巩义冬日难得一见的美景。

在巩义市大峪沟镇杨里村西南的道路旁,青狮山农场的标志和一排塑料大棚出现在记者眼前。好客的农场老板娘张静领着记者前往山上参观。

“这么多大棚,种的是什么?”记者好奇地问。“有车厘子、香蕉,还有草莓,都是和农科院合作的品牌产品,甘蔗林就在山上。”张静边介绍边领着记者往山上走。

“这个大棚种的是车厘子,品种是UFO,这一片是紫桃,这些是波姬红无花果,无花果套种了大蒜,那一片是辣椒……”张静边说边摘下几个成熟的无花果让记者品尝。

此时,一辆摩托车开过来,负责农业技术的小葛上山来了。

“北方为什么很少种甘蔗?是气候原因?”记者和小葛聊起来。“不是的,咱们这儿的气候适合种植甘蔗,只是没有形成规模,因为土壤结构问题,种出来的甘蔗不甜,但只要调整了微量元素,咱们这儿种出来的甘蔗比广西的还要甜。”小葛开始向记者普及农业知识。

小葛名叫葛崇兴,是洛阳涧西人,今年45岁,从事精品农业种植已经有20多年了。

“当年中专学的农业,很多人毕业后都看不上这个行业,只有我一直坚持,现在各种作物我都能照顾好了。”小葛说。

到达山半坡,一片甘蔗林出现在眼前,一人多高的甘蔗下黑上绿,鳞次栉比。张静挑了几根甘蔗砍下了,让记者尝尝有没有广西的甘蔗甜(如图)。

咬下一口,汁水四溢,非常甜。

张静告诉记者,这个农场位于青狮山东侧,农场就叫青狮山农场。当初,就是想建一个起点高、科技含量高的现代化农场,就与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及农业高等院校达成战略合作,在村里流转了680.15亩土地,重点发展优质林果种植、果蔬产品加工、休闲观光采摘、农耕文化科普教育、特色生态餐饮、窑洞民宿体验等。

农场目前共有八个区块,并且还在持续开辟整理新的园区,通过全自动滴灌、使用有机肥和生物菌肥等培养出“高效、绿色、无公害”的纯天然农作物,进行农副产品深加工。

“这么大面积怎么除草?”记者好奇地问。小葛打开了监控视频让记者看,一群大白鹅正悠闲地在山上溜达。“这就是最好的除草机,它们只吃杂草,不吃其他农作物,既环保又能产生经济效益。”小葛开心地说道。

“一亩地能赚多少钱?”记者问。“一亩甘蔗两三万吧,一个大棚的草莓能赚五六万,因为咱的草莓没有用膨化剂,个头不大,但品种是杭州农科院研发的品种,一棵苗都要比别人家贵五六倍,但口味超级好,你尝尝……”

“嘿,还真是甜!”

2025-11-20,12399| 2025-11-19,12391| 2025-11-18,12383| 2025-11-17,12375| 2025-11-16,12371| 2025-11-15,12363| 2025-11-14,12355| 2025-11-13,12343| 2025-11-12,12335| 2025-11-11,12327| 2025-11-10,12319| 2025-11-09,12315| 2025-11-08,12308| 2025-11-07,12300| 2025-11-06,12288| 2025-11-05,12280| 2025-11-04,12272| 2025-11-03,12264| 2025-11-02,12260| 2025-11-01,12256| 2025-10-31,12248| 2025-10-30,12236| 2025-10-29,12214| 2025-10-28,12206| 2025-10-27,12198| 2025-10-26,12194| 2025-10-25,12190| 2025-10-24,12182| 2025-10-23,12170| 2025-10-22,12162|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