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县区新闻 PDF版阅读

让老年人生活有品质有尊严

本报记者 刘伟平 通讯员 张一弛 文/图

11月29日,气温骤降。但二七区福华街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却温暖如春。曹梅英是中心的“常客”,91岁高龄的她精神矍铄,逢人便夸:“这里吃得好、住得舒服、有人聊天,还有专业的医护人员照顾,老人安心、子女放心!”

这是二七区养老服务工作的缩影。从2016年以来,二七区创新打造“温暖二七”,把养老服务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让老年人过上有品质有尊严的生活。

立足服务对象 让措施更精准

据统计,二七区60岁及以上人口为13.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2.79%。其中,32840人是需要养老服务的主要群体,而这部分群众90%都希望能依托社区居家养老。二七区从需求侧入手、从供给侧发力,出台了一系列养老设施建设、服务机构培育等文件、方案,建立养老服务工作清单,形成政府、企业、医院、市场主体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逐步构建了普惠性、分布式的社区居家养老体系。高标准打造了面积6000多平方米的区级养老服务中心,同时,引进行业领先企业上海爱照护作为运营机构,打造养老服务的示范标杆。

加快推进“大中心+小中心”全覆盖。通过与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建共融,以及新建、改扩建、开发商配建、“三供一业”移交、老旧小区改造、盘活闲置资源等方式,全区已建成养老服务设施101处6万平方米,覆盖83%的城市社区,计划2022年实现全覆盖。

整合多元力量 让服务更专业

二七区通过建设奖补、购买服务等方式,引进了6家本土化机构,对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进行专业运营,促进市场主体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发展。

强化政府力量,面对面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资源介绍、辖区内各类养老设施信息;提供养老政策咨询、基本公共政策的指导和办事指南、个性化养老服务清单、紧急性帮助等服务。同时,结合“红色物业”,探索“物业+养老服务”模式,整合物业、家政、餐饮等各类社会资源,提供多样化、便捷化、嵌入式服务。

强化社会力量,探索以服务今天、享受明天为主题的“时间银行”等做法,通过社区邻里网络,由社区低龄老年志愿者与80岁以上高龄独居老人结成“伙伴”,使公益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成为养老服务的有益补充。

做实多样内容 让养老更优质

二七区坚持“更好服务、更低成本”,针对老年群体所需所急所盼,开展精准化服务。 立足多样化需求,建立“6+X”一站式综合型服务模式,即助餐、助乐、助医、助洁、助购、助急“六助”+特色服务。

实施个性化关怀,每年财政投入近500万元,为60周岁以上失能、困难、独居空巢、失独家庭等500名老人提供政府购买服务,让老人的生活更有保障。

二七区注重把服务延伸到每家每户,让老人足不出户就能幸福养老。试点打造“家庭养老床位”,有效解决老年人出行困难、居家不便等难题。推进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服务模式,把医疗服务延伸到老人身边。

2025-10-01,12070| 2025-09-30,12062| 2025-09-29,12054| 2025-09-28,12050| 2025-09-27,12046| 2025-09-26,12038| 2025-09-25,12026| 2025-09-24,12018| 2025-09-23,12010| 2025-09-22,12002| 2025-09-21,11998| 2025-09-20,11994| 2025-09-19,11986| 2025-09-18,11970| 2025-09-17,11962| 2025-09-16,11954| 2025-09-15,11946| 2025-09-14,11942| 2025-09-13,11938| 2025-09-12,11930| 2025-09-11,11918| 2025-09-10,11910| 2025-09-09,11902| 2025-09-08,11894| 2025-09-07,11890| 2025-09-06,11886| 2025-09-05,11875| 2025-09-04,11860| 2025-09-03,11852| 2025-09-02,11844|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