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PDF版阅读

旧书新读

? 于 杭

读书人似乎都有读旧书的习惯,不论是自己过去收藏的旧书,或是旧书市场新淘来的“古本”,读起来总有一种似曾相识故人重逢的意味,同时也有一种“温故而知新”的收获。所以,这旧书新读的魅力,绝不亚于故交重逢的喜悦或品味陈酿的滋味。

当然,这值得新读的旧书往往都是经典。也许之所以成为经典,正是经历了多少代人反反复复的“旧读”,才成了书架上闪光的经典。

孔子的“韦编三绝”,不仅是说圣贤的勤奋,也是在说他翻“烂”了多少遍的旧书啊!所以,求知在于求新知,而新知却不排除读旧书。那些有时候看上去很平常的读本,咂摸久了也能品出新的味道来。

比如旧体诗中耳熟能详、妇孺皆知的那首“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很长时间,我们都以为是在描写草木枯荣规律中最通俗晓畅的一首,却不明白为什么用“离离”来写草。后来在反复的吟诵中遇到了《周易》中的注解,才知道“离”是“火卦”之意,“离离原上草”不是指草木茂盛,而是草燃烧成火发出的声音。“离”即是“火”,形神义兼备。也正是有了上句的“离离原上草”,才有下句中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其实是以草来抒写自然界相生相克的规律,就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诗意表达。这些感悟不是反复地旧读,是体味不出来的。

还有《论语》中《公西华侍坐》一节,那也是高中课文中的难点。上学时就有点搞不懂为什么孔子“吾与点也”,不就是答了一句似乎与治国理政毫不相干的一段话吗?“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 ,咏而归”。曾点的这番话乍一看起来不就是描述一幅少年春游图吗?反复读了多少遍,才体会出其中与《麦田守望者》异曲同工的魅力。太平盛世之中,一群无忧无虑的少年在河里洗浴之后在麦田里放肆地奔跑,不就是理想的平民生活吗?曾点这种超越时空的想象,即使对于今天也是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旧书新读,是如此;老曲新唱,也是如此。书对于旧读来讲,从来就没有倚老卖老的噱头,却让读者生出一种“老树春深更着花,枯木旧枝发新芽”的欣喜来。

2025-09-30,12062| 2025-09-29,12054| 2025-09-28,12050| 2025-09-27,12046| 2025-09-26,12038| 2025-09-25,12026| 2025-09-24,12018| 2025-09-23,12010| 2025-09-22,12002| 2025-09-21,11998| 2025-09-20,11994| 2025-09-19,11986| 2025-09-18,11970| 2025-09-17,11962| 2025-09-16,11954| 2025-09-15,11946| 2025-09-14,11942| 2025-09-13,11938| 2025-09-12,11930| 2025-09-11,11918| 2025-09-10,11910| 2025-09-09,11902| 2025-09-08,11894| 2025-09-07,11890| 2025-09-06,11886| 2025-09-05,11875| 2025-09-04,11860| 2025-09-03,11852| 2025-09-02,11844| 2025-09-01,11828|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