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县区新闻 PDF版阅读

“空壳村”变产业村 小花椒创大效益

本报记者 谢庆 通讯员 郜泉州

“小花椒,黑又圆,披着红袄打秋千。花椒过去不值钱,如今变成金宝蛋。”这是一位文学爱好者在巩义涉村镇罗泉村观赏了花椒基地后写的感想。

地处嵩山北麓龙头山上的罗泉村,十年九旱,村里的田地散布在山坡上。2017年以前,罗泉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空壳村”,山上的居住条件差,村民都搬迁到山下了,老村子荒废十多年。

2017年,毕业于郑州大学的柴旭良选择了返乡创业。回到罗泉村后,他经过详细规划设计,计划从半山腰开始开发。2019年12月24日,柴旭良迈出重要一步,和村民们签约,盘下了老村庄的32个院子、101个窑洞,种上了花椒。花椒树因为其耐旱、生命力强等特性,即使在最苛刻的条件下,它也硕果累累。柴旭良充分发挥涉农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力量,经过摸索和改良,推出酷麻花椒酱、酷麻花椒菜、酷麻油馍卷、花椒芽等系列特色产品。2020年,将酷麻花椒系列产品推广到全国的餐桌上。

疫情防控时期,工人们都下山了,柴旭良自己选择在山上,一干就是3个月,加固窑洞、水泥勾缝的活儿,都是那段时间完成的。他还琢磨把花椒变成深加工产品,带动村民们增收。现在这个愿望已经实现,开发的花椒酱和花椒菜都上市销售,旺季一天可以收入4万元。

柴旭良带着团队做优酷麻花椒系列产品的同时,整合巩义市特色农产品和特色小吃美食,打造出鲜果干系列、养生茶系列、柿子醋系列等特色农产品,打造电商平台和自媒体营销平台,开展助农、惠农、益农系列活动,把农户手里优质的产品推介到更多的地方。

在科技部门的支持下,柴旭良探索并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的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协同创新合作模式。几年来,柴旭良的企业已拥有多项国家发明专利,他把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和壮大作为科技创新工作的“牛鼻子”,积极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企业创新成长链,推动企业高新技术数量、质量双提升。

2025-09-30,12062| 2025-09-29,12054| 2025-09-28,12050| 2025-09-27,12046| 2025-09-26,12038| 2025-09-25,12026| 2025-09-24,12018| 2025-09-23,12010| 2025-09-22,12002| 2025-09-21,11998| 2025-09-20,11994| 2025-09-19,11986| 2025-09-18,11970| 2025-09-17,11962| 2025-09-16,11954| 2025-09-15,11946| 2025-09-14,11942| 2025-09-13,11938| 2025-09-12,11930| 2025-09-11,11918| 2025-09-10,11910| 2025-09-09,11902| 2025-09-08,11894| 2025-09-07,11890| 2025-09-06,11886| 2025-09-05,11875| 2025-09-04,11860| 2025-09-03,11852| 2025-09-02,11844| 2025-09-01,11828|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