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地铁紫荆山站出口车辆摆放整齐有序 |
![]() |
美丽乡村马渡昂扬奋进 |
![]() |
陇海北三街片区环境幽雅整洁 |
![]() |
建设路综合改造提质升级 |
![]() |
老小区舒适度大提升 |
![]() |
平等街片区新风景 |
![]() |
村民舞蹈队队员翩翩起舞 |
![]() |
长江路视野开阔舒朗 |
![]() |
深挖优化停车资源 |
![]() |
北三环中州大道金水环岛游园 |
“出门锻炼身体,花草树木更多了,道路更精致,心情也非常好。”市民马女士说,如今,城市面貌越来越好。
今年以来,郑州市紧扣“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三项工程、一项管理”打造大城之美、大城之爱、智慧治理新格局。
城市道路更新,提升出行品质。
郑州市“一环十横十纵”道路综合改造工程,目前已实施三期。改造过程中,紧紧围绕“活力街道、特色空间、有效通行”目标,坚持“点、线、面”相结合,“两优先”更加突出、“两分离”更加规范、“两贯通”更加顺畅、“一增加”更加便民,街区视觉空间更加开阔舒朗。
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家门口的幸福。
随着老旧小区改造的推进,不少“高龄”小区旧貌换新颜。全市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三年计划改造项目1997个,目前已完工1955个。针对不同小区特点,进一步统筹历史传承与现代气息、街区风貌与城市色彩,真正实现了“一院一策”“一区一品”。
城乡结合部综合整治,既治标又治本。
我市坚持示范先行、突出样板、连片成区进行改造,实现整体提升,已先后打造示范点(村)片区21个。全面升级改造村文体广场,贯通环村健康步道,如今,“文明庭院”“卫生示范户”等创建活动深入人心。
精细化管理,坚持共建、共治、共享。
目前,郑州智慧停车管理平台“郑好停”已接入停车泊位约33万个,停车泊位一键导航,道路停车“无感支付”。选定26家单位进行停车资源共享利用试点,待总结经验后全市推广。公厕地图囊括2523座,为市民打开“方便之门”。依托“城市大脑”,越来越多的智慧管理系统正在加快推进,精细化管理成果,让更多人看得见、感受得到。
郑报全媒体记者 谷长乐 曹婷 文 徐宗福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