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县区新闻 PDF版阅读

福建商人“链”故里

陈安平皮肤黝黑、面容忠厚、言语恭敬。这几天,他的食品厂正在装修,新厂房位于新郑市观音寺镇镇区,3000多平方米的无菌车间已经打下地坪。

“食品生产需要专业的防菌车间,新地坪干透,再打上特制涂层,才能达到生产要求。”陈安平1977年出生在福建闽东地区,受同乡青年的影响,20多岁离家创业,下深圳、上河南,历尽艰辛,依靠乡邻的帮助,在小食品生产领域小有成就。

2004年在郑州南三环附近建厂,伴随着郑州都市化的进程,厂子不断外迁,从三环到四环,再到郑密路,从手工作坊到标准化车间,观音寺镇是第四座厂房。受祖辈的影响,闽商多数由多名同乡集中在一处创业。“同乡之间有天然的信用基础。”陈安平与多数闽商一样,与附近的一些同乡保持着合作。

乔红俊是观音寺镇中层干部,负责镇上的招商工作,也是陈安平的“首席服务员”,时常出现在装修工地。“这是镇上第一家食品厂,投资2000多万元。”乔红俊说,前后他们对接了几个月,现在已是熟人。项目落地,最关键是土地,凭借他曾多年任村支书的经历,终于找到一处汽车装具厂房。拉着陈安平看了几次,很快签约租下场地。

“选中观音寺,看中的是‘链’。”陈安平说,周边梨河镇、和庄镇,都有福建同乡办的食品厂,相互之间互通有无,是良好的“同乡链”;同时附近小麦种植、面粉加工、包装纸箱、物流集散为一体的产业链;再加上农业乡镇的劳动力优势,让他决定投入全部家当建新厂。

链式招商,也是新郑市今年招商工作的着力点。观音寺镇党委书记马聪锋说,新郑南部拥有大片良田,几乎没有工业污染源,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镇上原有面粉厂、养殖场,正计划引入一家纸箱包装厂,进一步完善食品产业链条。同时,新郑市还围绕电子信息、高端文旅、商贸物流等重点产业,补齐产业链条,以链招商,形成中小企业集群,优化产业布局,强化产业支撑。

陈安平的产品主要是小面包、肉松饼等小食品,他定名商标“德利园”,先德后利,诚信为本。“虽然生在福建,但祖上根在河南,希望以自身微薄之力,助力家乡建设。”陈安平说,族谱上记载他祖籍河南洛阳,如今,他和妻子在郑州定居,孩子在郑州城区上学,新的一年,希望一切越来越好。 本报记者 张立

2025-09-29,12054| 2025-09-28,12050| 2025-09-27,12046| 2025-09-26,12038| 2025-09-25,12026| 2025-09-24,12018| 2025-09-23,12010| 2025-09-22,12002| 2025-09-21,11998| 2025-09-20,11994| 2025-09-19,11986| 2025-09-18,11970| 2025-09-17,11962| 2025-09-16,11954| 2025-09-15,11946| 2025-09-14,11942| 2025-09-13,11938| 2025-09-12,11930| 2025-09-11,11918| 2025-09-10,11910| 2025-09-09,11902| 2025-09-08,11894| 2025-09-07,11890| 2025-09-06,11886| 2025-09-05,11875| 2025-09-04,11860| 2025-09-03,11852| 2025-09-02,11844| 2025-09-01,11828| 2025-08-31,11824|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