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体新闻 PDF版阅读

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发现 显阳殿宫院及附属建筑

新华社郑州1月18日电(记者 桂娟 袁月明)经过近两年的考古发掘,河南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宫城区继发现中国第一座“建中立极”的宫城正殿——北魏宫城太极殿后再获新发现。考古人员日前确认了显阳殿、显阳殿宫院、永巷等遗址的位置、形制和保存状况,进一步深化了对汉魏洛阳故城宫城“前朝后寝”形制布局的认识。

“‘建中立极’的太极殿为‘大朝’,其正北侧的显阳殿则是‘内朝’所在。”主持发掘工作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涛表示,汉魏洛阳故城宫城“前朝后寝”式布局在魏晋时期形成,北魏迁都洛阳后继续沿用,“可视为制度的遵循与文化的认同,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的真实体现。”

据文献记载,显阳殿始建于曹魏时期,称为“昭阳殿”,后为西晋沿用,于北魏时期改建。显阳殿与正殿太极殿大致同时期修筑而成,位于汉魏洛阳故城宫城轴线上,在宫城中占有重要地位。

最新考古成果表明,显阳殿夯土殿基平面呈“凸”字形,东西约70米、南北约35米,台基南侧残高约1米,台基外侧残存有部分包砖和包砖沟槽等。

“在显阳殿殿基的周边,还有大量的廊房、排房、水道等遗迹,共同构成了一座以显阳殿为核心的宫院建筑。”刘涛说。

据悉,依据现有考古发现复原可知,显阳殿宫院东西宽约80米,南北进深约130米,显阳殿殿基居于中部偏北处。该宫院南侧有建筑门址,作为出入口连通太极殿宫院,东西两侧设置有两道廊房,北侧则有大型廊房和排房建筑,共同构成了一组较为封闭的建筑空间。

而在显阳殿宫院东西两侧,还各有一组宫院,三者共同形成了一个东西总宽约370米、与太极殿宫院等宽的建筑空间。

此外,考古人员还在显阳殿宫院北侧发现了一条南北宽约6米的东西向道路。这条道路西端连通宫城千秋门,进入宫城后几经转向,最后向东通过宫城东墙上的宫门出城,专家推测其应为文献中记载的“永巷”。

据介绍,在魏晋和北魏时期,永巷是宫城内唯一一条贯穿东西的通道,更是宫城内功能布局的分界线:永巷以南,是以太极殿为中心的宫城朝殿区;永巷以北,则主要是以华林园为中心的池苑区。

“新的发掘及研究成果不仅让我们具体了解到显阳殿宫院及其附属建筑的结构,还进一步明确了汉魏洛阳故城宫城内建筑的分布和特点,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宫城形制布局、功能分区和时代变化的认识。”刘涛说。

汉魏洛阳故城遗址是我国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西周时期,前后延续1500多年,其中作为都城的时间长达600年,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汉魏城队自1962年起对该遗址进行考古发掘与保护工作,迄今已持续60年。

目前,相关考古发掘工作仍在进行中,显阳殿、永巷等重要遗址的保护和展示工作也在有序推进。

2025-09-28,12050| 2025-09-27,12046| 2025-09-26,12038| 2025-09-25,12026| 2025-09-24,12018| 2025-09-23,12010| 2025-09-22,12002| 2025-09-21,11998| 2025-09-20,11994| 2025-09-19,11986| 2025-09-18,11970| 2025-09-17,11962| 2025-09-16,11954| 2025-09-15,11946| 2025-09-14,11942| 2025-09-13,11938| 2025-09-12,11930| 2025-09-11,11918| 2025-09-10,11910| 2025-09-09,11902| 2025-09-08,11894| 2025-09-07,11890| 2025-09-06,11886| 2025-09-05,11875| 2025-09-04,11860| 2025-09-03,11852| 2025-09-02,11844| 2025-09-01,11828| 2025-08-31,11824| 2025-08-30,11820|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