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国际 PDF版阅读

美德秀团结 分歧难化解

2月7日,在美国华盛顿白宫,美国总统拜登(右)会晤到访的德国总理朔尔茨。 新华社发

美国总统拜登7日在白宫会晤到访的德国总理朔尔茨,双方重点讨论了如何应对俄罗斯与乌克兰边境地区的紧张局势。

分析人士指出,拜登政府借美德峰会再次渲染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风险,意在说服德国更加坚决地对抗俄罗斯,展现西方内部的团结。但由于德国二战后形成的反战传统、其国内法律对武器出口的严格限制以及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德国在乌克兰问题上与美国存在明显分歧,朔尔茨上台后对美国的首访也难以改变这一点。

有意秀团结

俄乌边境局势近来持续紧张,美国不断渲染俄对乌的“入侵”迫在眉睫,其目的在于联合盟友打压俄罗斯,并强化自身对欧洲的控制。但德国一直拒绝向乌克兰援助致命性武器,同时在是否终止德俄之间的“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上也不愿做出明确表态。

美国一些国会议员和媒体因此质疑德国作为盟友的“可靠性”。德国《商报》也认为,朔尔茨观望式的执政风格已影响到西方盟友对他的信任,朔尔茨此访意在打消外界的各种质疑。

在双方会晤后举行的联合记者会上,拜登和朔尔茨都试图展现两国在应对乌克兰危机和保障欧洲安全方面的团结。双方同意,如果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两国将联合盟友对俄实施严厉经济制裁。同时,双方也强调了通过外交途径缓和乌克兰局势的重要性。拜登表示,美方完全信任朔尔茨,美国媒体所谓“德国不再可靠”的说法不正确。朔尔茨也表示,德美伙伴关系是德国外交政策“永恒”的组成部分。

面对来自美国和一些东欧国家的压力,德国政府7日表示,将向立陶宛增派350名士兵,以应对俄乌边境紧张局势。朔尔茨当天也在记者会上再次为德国的立场辩护,称德国在增强北约军事实力方面已经尽力,并且在为乌克兰提供经济援助方面的贡献仅次于美国。

北约前副秘书长罗丝·戈特莫勒认为,对于上台不久的朔尔茨来说,此访一个重要目的是向美国表明,“后默克尔时代”的德国仍坚定站在盟友一边。

难以消分歧

尽管双方都想秀团结,但在涉及自身重大利益的问题上,还是不愿做出实质性退让。例如,美德在乌克兰问题上的一个重要分歧在于,美方认为如果俄对乌动武,由俄罗斯经波罗的海向德国输送天然气的“北溪-2”管道项目应停止,但德国至今未对此做出明确表态。目前“北溪-2”管道项目已完工,尚未投入运营。

美德在“北溪-2”项目上的分歧在7日的记者会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拜登重申,俄罗斯一旦“入侵”乌克兰,“北溪-2”项目应不再推进。而面对在场记者的反复提问,朔尔茨却始终没有明确承诺终止“北溪-2”项目,仅表示将与美国“采取一致行动”。

美国智库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专家邓肯·伍德指出,虽然美欧之间正在就降低欧洲对俄天然气依赖进行频繁的外交接触,但由于缺乏保障供应的基础设施,相关进展极其有限且远未形成系统性的长效解决方案。

分析人士指出,二战的惨痛记忆使德国深知,必须防止欧洲再次爆发大规模战争。同时,鉴于德国与俄罗斯在地理上的接近性和在能源领域的深度合作关系,德方也清楚,两国关系破裂将严重损害德国的利益。但美国并没有充分考虑德国的重大关切,而总是把自身利益摆在首位,在欧俄关系和乌克兰问题上不断煽风点火。因此,美德之间的分歧很难真正消除。

新华社华盛顿2月7日电

2025-09-26,12038| 2025-09-25,12026| 2025-09-24,12018| 2025-09-23,12010| 2025-09-22,12002| 2025-09-21,11998| 2025-09-20,11994| 2025-09-19,11986| 2025-09-18,11970| 2025-09-17,11962| 2025-09-16,11954| 2025-09-15,11946| 2025-09-14,11942| 2025-09-13,11938| 2025-09-12,11930| 2025-09-11,11918| 2025-09-10,11910| 2025-09-09,11902| 2025-09-08,11894| 2025-09-07,11890| 2025-09-06,11886| 2025-09-05,11875| 2025-09-04,11860| 2025-09-03,11852| 2025-09-02,11844| 2025-09-01,11828| 2025-08-31,11824| 2025-08-30,11820| 2025-08-29,11812| 2025-08-28,11796|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