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郑州教育 PDF版阅读

多方式结课 让课堂更完整

结课,是语文课堂的一部分。它和导入一样重要。可在现实教学中,课堂往往呈现“头重脚轻”的学习模式。老师总会悉心设计导语,以游戏、视频、歌曲等方式吸引学生迅速投入课堂学习,而往往到了结尾,就会因为时间等原因匆匆结束一堂课。那么,如何结课,才能保证课堂的完整性?才能使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才能激发学生对下次学习的渴望?我认为有以下几种主要方式。

一是课外延伸式结课——水到渠成。一个好的结课,不应该把它当作这节课的结束,而是新课的开始。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我认为可使用课外延伸式的结课方式,扩展知识背景链接——在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景区,有一座特别的建筑,那就是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通过观看视频或者图片来结课,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理解。

二是朗读式结课——读写结合。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在结课时巧妙地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悟情,读中悟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品味文章的语言,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语感能力。如在学习《桥》这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来个小练笔,写出对“老汉”的感情,再加上朗读式结课,把自己的小练笔读出来,把“写”和“读”结合,这堂课的结构就更加完整了,对“老汉”的感情也能够升华。

三是比较式结课——比物假事。课堂教学进入结课时,教师可以将有内在联系的课文,如课文内容、感情表达、写作手法类似或相对的课文进行对比和联系,这一方法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全面地理解课文内容。在讲《白杨》一课时,学生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并且多加领悟白杨高大挺秀,不怕困难,能顶住自然灾害,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够茁壮成长的特点,这也同时出现在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中。那么,本堂课我的首要结课思路就是以《白杨礼赞》为切入点,从而使学生了解戈壁上白杨树外在的特点,由树及人,使二者形象叠印在一起。

结课,可以理解为一节课的结束,也可以当成另一节课的开始;可以是课内教学,也可以是课外学习的一部分。当然,结课的方式还可以是设置悬念、归纳总结、查询资料……不管是哪种方式,最主要的,还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更完整!

惠济区香山小学 刘杨

2025-09-22,12002| 2025-09-21,11998| 2025-09-20,11994| 2025-09-19,11986| 2025-09-18,11970| 2025-09-17,11962| 2025-09-16,11954| 2025-09-15,11946| 2025-09-14,11942| 2025-09-13,11938| 2025-09-12,11930| 2025-09-11,11918| 2025-09-10,11910| 2025-09-09,11902| 2025-09-08,11894| 2025-09-07,11890| 2025-09-06,11886| 2025-09-05,11875| 2025-09-04,11860| 2025-09-03,11852| 2025-09-02,11844| 2025-09-01,11828| 2025-08-31,11824| 2025-08-30,11820| 2025-08-29,11812| 2025-08-28,11796| 2025-08-27,11788| 2025-08-26,11780| 2025-08-25,11764| 2025-08-24,11760|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