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PDF版阅读

工作有标杆 落实有标准 突破有标志【争当践行“三标”表率 深入推进“十大战略”行动】典型系列报道2 市科技局靶向发力“六个一流” 深耕厚植“创新高地”

本报记者 李娜

季春之际,郑东新区龙子湖高校区内,晚樱盛放。

在河南农业大学第一实验室楼,中国工程院院士、龙湖现代免疫实验室主任张改平正和实验室的同事们夜以继日忙碌着,他们致力于把超级疫苗的概念,应用在新一代的新冠疫苗研发上,走产业化之路。

龙湖现代免疫实验室,是2022年3月22日揭牌的三家第二批省实验室之一,也是我市致力于打造的一流创新平台之一。

“我们将聚焦‘六个一流’,全面完善我市创新体系,建设国家创新高地主阵地,为郑州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在中原更加出彩中出重彩、河南崛起中起高峰提供科技支撑。”谈起“十大战略”中的“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行动”,郑州市科技局负责人掷地有声。

高台起势 将创新打造成发展第一动力

观大势、谋全局、干大事,首要的是战略。谋定而后动,决胜在千里。

2021年9月7日,河南省委工作会议召开,把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作为“十大战略”之首,对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作出系统部署。

2022年2月15日,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扣题”,提出郑州要深入推进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行动,加快打造国家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

考卷已出,郑州科技工作,将交出怎样的答卷?

市科技局铿锵作答:在“十大战略”的开局之年,牢固树立“不进则退、慢进亦退、不创新必退”的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全力推进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行动,建设国家创新高地主阵地。

日拱一卒

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郑州科技工作在探索与积累中,已走过一段不断自我革新、不断自我突破、不断自我超越的前进之路。

尤其是“十三五”期间,郑州市加速集聚高端平台、高层次人才等各类创新资源,持续完善科创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区域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郑州拥有郑州大学等68所普通高等院校,拥有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27研究所、中船重工第713研究所、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等134家科研院所。

高端创新平台日新月异,截至2020年底,郑州市累计建成各级各类研发平台3547个。其中,国家级研发平台56个。

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持续壮大。以“智汇郑州”人才工程为抓手,不断完善多层次人才政策体系。截至2020年底,郑州市共引进境内外高层次人才1042名、项目团队413个。(下转二版)

2025-09-19,11986| 2025-09-18,11970| 2025-09-17,11962| 2025-09-16,11954| 2025-09-15,11946| 2025-09-14,11942| 2025-09-13,11938| 2025-09-12,11930| 2025-09-11,11918| 2025-09-10,11910| 2025-09-09,11902| 2025-09-08,11894| 2025-09-07,11890| 2025-09-06,11886| 2025-09-05,11875| 2025-09-04,11860| 2025-09-03,11852| 2025-09-02,11844| 2025-09-01,11828| 2025-08-31,11824| 2025-08-30,11820| 2025-08-29,11812| 2025-08-28,11796| 2025-08-27,11788| 2025-08-26,11780| 2025-08-25,11764| 2025-08-24,11760| 2025-08-23,11732| 2025-08-22,11772| 2025-08-21,11716|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