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PDF版阅读

用心用情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

本报记者 武建玲

2019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郑州市惠济区的黄河博物馆参观,了解黄河流域文明发展、水患治理、生态保护等的历史变迁。次日召开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

初夏时节,万木葱茏。大河之南,麦浪飘香;母亲河畔,景色宜人。

位于黄河之滨的黄河博物馆,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游客。在该馆社教部主任、讲解员张笑蕾和她的同事娓娓的讲述中,游客们开启了博物馆里的母亲河“探秘”之旅。

2012年到黄河博物馆担任讲解工作的张笑蕾,至今已经为游客讲了10年的黄河故事。2019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黄河博物馆参观,张笑蕾就是现场讲解员。“作为一名普通的讲解员,能为总书记提供讲解服务,我感到非常荣幸,也终身难忘。”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张笑蕾至今仍难掩激动。张笑蕾回忆说,对于黄河博物馆里的文物和史籍资料,总书记看得非常认真仔细,能够感受到他对黄河的感情,对黄河防洪、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等问题的关心。

以前,好多人不知道黄河博物馆。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黄河流域九省区考察工作,并亲自擘画、部署、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黄河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黄河博物馆作为展示母亲河的窗口,也成为大家了解黄河的重要平台。“这两年,我们黄河博物馆的观众接待量成倍上升,讲解服务也常常达到饱和。”张笑蕾说,博物馆不得不“扩充”讲解员队伍,即使这样,高峰期讲解员也要全员上岗。

“总书记提出,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这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张笑蕾说,近三年来,自己和同事一直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以“宣传黄河,服务社会”为使命,立足岗位,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努力讲好“黄河故事”,助力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以前给观众讲到开封‘城摞城’,也就是讲一下其具体历史变迁。但后来想到,这不正体现了中华民族坚忍顽强、生生不息的精神吗?所以再讲解的时候,就会对相关内容进行概括提升。”张笑蕾说,绝大多数观众参观完展览后,对母亲河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下转二版)

2025-09-13,11938| 2025-09-12,11930| 2025-09-11,11918| 2025-09-10,11910| 2025-09-09,11902| 2025-09-08,11894| 2025-09-07,11890| 2025-09-06,11886| 2025-09-05,11875| 2025-09-04,11860| 2025-09-03,11852| 2025-09-02,11844| 2025-09-01,11828| 2025-08-31,11824| 2025-08-30,11820| 2025-08-29,11812| 2025-08-28,11796| 2025-08-27,11788| 2025-08-26,11780| 2025-08-25,11764| 2025-08-24,11760| 2025-08-23,11732| 2025-08-22,11772| 2025-08-21,11716| 2025-08-20,11708| 2025-08-19,11700| 2025-08-18,11677| 2025-08-17,11673| 2025-08-16,11669| 2025-08-15,11661|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