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文体新闻 PDF版阅读

后端湾铸铁遗址 首次发现脱碳窑 将我国球墨铸铁史提前至少200年

新华社郑州5月27日电(记者 桂娟 史林静)河南郑韩故城后端湾铸铁遗址考古工作近日取得新进展,考古学家首次在战国时期铸铁遗址中发现脱碳窑,并在出土铁器中检测到球状石墨。这一发现将我国球墨铸铁年代向前推进至少200年,对揭示战国时期先进铸铁工艺、研究中国球墨铸铁技术的起源与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后端湾铸铁遗址位于新郑市郑韩故城东城区西南部,是战国中晚期韩国都城一处铸造工具、农具和兵器的官营手工业作坊。1960年,河南省文化局曾在此进行试掘,发现大量与铸铁相关的遗存。2020年,为更好地揭示后端湾铸铁遗址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新郑工作站再次对后端湾铸铁遗址展开考古发掘工作。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后端湾铸铁遗址考古领队樊温泉介绍,此次考古发掘出大量与铸铁相关遗迹和遗物。其中与铸铁手工业相关的重要遗迹有20余处,包括与铸铁直接相关的烘范窑和脱碳窑,其中脱碳窑属战国铸铁遗址中首次发现。

“球墨铸铁的关键流程是脱碳、退火柔化,研究发现,郑韩故城后端湾遗址所出铁器均经过了铸铁脱碳、退火柔化和铸后锻打等不同程度的加工处理,且在铁器中检测到球状石墨。这一发现说明我国在战国时期就已掌握球墨铸铁技术,将我国球墨铸铁史向前推进至少200年。”樊温泉说,此前普遍认为最早的球墨铸铁出现在河南巩义铁生沟冶铁遗址,属西汉中晚期。

此外,考古发掘还出土大量陶范、铁器等与铸铁相关遗物。铸铁陶范根据功能可分为农具范、工具范和兵器范,铁器出土种类与陶范基本一致,以农具为大宗,工具次之,另有少量兵器。

樊温泉介绍,普遍认为现代球墨铸铁技术是1947年由英国科学家研制,后端湾铸铁遗址的发现,有力地证明了中国铁器铸造技术在战国时期已经进入黄金时代,铸铁工匠不仅熟练掌握球墨铸铁原理,还可以根据不同器物功能进行加工。樊温泉说,这不仅是战国时期先民的伟大发明,也是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

2025-09-13,11938| 2025-09-12,11930| 2025-09-11,11918| 2025-09-10,11910| 2025-09-09,11902| 2025-09-08,11894| 2025-09-07,11890| 2025-09-06,11886| 2025-09-05,11875| 2025-09-04,11860| 2025-09-03,11852| 2025-09-02,11844| 2025-09-01,11828| 2025-08-31,11824| 2025-08-30,11820| 2025-08-29,11812| 2025-08-28,11796| 2025-08-27,11788| 2025-08-26,11780| 2025-08-25,11764| 2025-08-24,11760| 2025-08-23,11732| 2025-08-22,11772| 2025-08-21,11716| 2025-08-20,11708| 2025-08-19,11700| 2025-08-18,11677| 2025-08-17,11673| 2025-08-16,11669| 2025-08-15,11661|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