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PDF版阅读

实施“生态保遗”工程 建成遗址生态文化公园45处 郑州:环保文保相结合 自然人文互交融

郑韩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呈现自然与人文交融之美 白良 摄

人民日报记者 任胜利

编者按

6月13日,《人民日报》“美丽中国”栏目刊发《河南郑州实施“生态保遗”工程——环保文保相结合 自然人文互交融》文章,聚焦郑州将生态文明建设与文物遗址保护有机结合,以生态保护促进遗址保护,实现遗址保护与环境改善双赢。本报今日予以编发,以飨读者。

核心阅读

将生态文明建设与文物遗址保护有机结合,是提升城市生活质量的有效方式。从2017年开始,河南省郑州市实施“生态保遗”工程,目前已建成遗址生态文化公园45处。

植物园艺与诗词亭阁巧妙组合,涓涓溪流与纪念牌坊相映成趣——在河南郑州荥阳市的刘禹锡主题公园,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美景随处可见。

“将生态文明建设与文物保护结合起来,以生态保护促进遗址保护。”郑州市文物局原副局长任晓红介绍,2017年以来,郑州市已建成遗址生态文化公园45处,落实奖补资金3.18亿元,绿化面积近万亩。

“用生态建设的方式保护遗址的同时,也改善了局部生态环境”

“现在建成了公园,得闲了还能带着孙子来玩。”郑州市二七区郭家村村民汪言钦所说的公园,就是芦村河遗址生态文化园。

刚建成的芦村河遗址生态文化园总面积约29.8公顷,以二里头环壕聚落遗址保护与展示为核心,依托丘陵地貌和溢洪道,集遗址保护、文化科普、生活休闲等功能于一体,重现了历史河谷风光。公园里,郊野风情展示区、遗存展示区等功能区内,建设了溯古广场、陶文化体验、灰坑遗迹展示、渔猎体验、生态驿站等节点,在尊重生态的基础上传承、解读历史文化。

遗址保护与环境改善能否双赢?任晓红介绍,郑州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中古遗址类有220多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3处89项。(下转二版)

2025-09-21,11998| 2025-09-20,11994| 2025-09-19,11986| 2025-09-18,11970| 2025-09-17,11962| 2025-09-16,11954| 2025-09-15,11946| 2025-09-14,11942| 2025-09-13,11938| 2025-09-12,11930| 2025-09-11,11918| 2025-09-10,11910| 2025-09-09,11902| 2025-09-08,11894| 2025-09-07,11890| 2025-09-06,11886| 2025-09-05,11875| 2025-09-04,11860| 2025-09-03,11852| 2025-09-02,11844| 2025-09-01,11828| 2025-08-31,11824| 2025-08-30,11820| 2025-08-29,11812| 2025-08-28,11796| 2025-08-27,11788| 2025-08-26,11780| 2025-08-25,11764| 2025-08-24,11760| 2025-08-23,11732|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