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综合新闻 PDF版阅读

夏至已至 白昼最长

新华社南京6月21日电(记者 朱筱 王珏玢)《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6月21日17点14分迎来夏至节气。作为“二分二至”节气之一,夏至在天文学和日常生活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按照《恪遵宪度抄本》上的说法:“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部主任张旸介绍,在天文学上,夏至是指太阳运行到距赤道最北处、直射北回归线的时刻。夏至日来临时,北半球白昼最长,正午的太阳最高,垂直物体的影子最短,在北回归线上的地区会出现“立竿无影”的有趣现象。

关于夏至,民间有“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便数伏”的说法。张旸解释,夏至日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高度角最高,但当天温度并不是一年中最高的。因为此时接近地表的热量仍在积蓄,所以夏至过后的几十天中,气温往往还会持续升高。

“夏至时节,我国天气的关键词是高温、潮湿和多发雷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副教授江晓东说,此时我国除青藏高原和东北中北部地区外,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了夏季。华北平原高温日晒,长江中下游和江淮地区则处于梅雨盛期,是全年降雨最多的时段。

夏至前后也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时期。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斌斌介绍,夏至时节,早稻进入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蔬菜、果树等也逐步进入采收旺季。古人们为了庆祝丰收、祭祖祀神,往往在夏至日举行祭祀祖先、土地神、水神等活动。

在北京、山东等地,有夏至日吃面的习俗。古人选定这一天吃面,是希望把白天吃“短”。在江苏南京,人们选择在夏至日这天做豌豆糕,也称“夏至糕”,既开胃消暑,也寓意节节升高、平安健康。

2025-09-19,11986| 2025-09-18,11970| 2025-09-17,11962| 2025-09-16,11954| 2025-09-15,11946| 2025-09-14,11942| 2025-09-13,11938| 2025-09-12,11930| 2025-09-11,11918| 2025-09-10,11910| 2025-09-09,11902| 2025-09-08,11894| 2025-09-07,11890| 2025-09-06,11886| 2025-09-05,11875| 2025-09-04,11860| 2025-09-03,11852| 2025-09-02,11844| 2025-09-01,11828| 2025-08-31,11824| 2025-08-30,11820| 2025-08-29,11812| 2025-08-28,11796| 2025-08-27,11788| 2025-08-26,11780| 2025-08-25,11764| 2025-08-24,11760| 2025-08-23,11732| 2025-08-22,11772| 2025-08-21,11716|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