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郑州教育 PDF版阅读

热闹是否真“热闹”

教学中,我们总会碰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非常积极、热情,于是我们想当然地以为这些孩子此节内容肯定是学会学扎实了,不曾想现实狠狠地打了我们一巴掌。

为什么在相当活泼的课堂上积极参与、认真听讲的学生在课下检测却问题百出,可以说对本节内容的收获甚少呢?看似“热闹”的学习场景下,学生是否真的参与其中,是否真的完成了各项教学环节,是否真的达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这些都是需要我们静下来深思与研究的问题。

我所执教的两个班级,学生有着明显的不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思维相当活跃,另一个班级的学生属于慢热型,但是这两个班都存在课上活跃、积极主动参与教学,但课下的各项练习却惨不忍睹的现象,而这其中更是以女生居多。这或许是诸多数学老师困惑的地方。

课堂上这些学生表现出来的兴奋,是对教师设计的多彩情境的反应,还是思维上的活跃?学生的满足是停留在情感上,还是既有情感上的也有知识上的呢?

为了弄清楚原因,我曾将这些学生单独叫出来进行交流,如我所想,他们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不爱阅读、知识匮乏、缺少生活经验,综合原因导致理解力差,对于课堂内容听不懂。我特别能够理解他们的痛,正如自己小时候一样,特别努力不曾放弃,可是数学成绩依然很差劲。如今我也面对了一群如我当年的学生,他们也努力着,可是就是学不会。面对这样的学生,我给予更多的是鼓励,拿自己的故事与之共勉。有一天,努力的他们也定会厚积薄发,我们只需善待他们,静待花开。

其次,这部分孩子课堂上依然积极活跃的原因,是他们对老师设计的多彩情境很是感兴趣,与同学交流时,产生情感共鸣,在某一时刻思维打开有话说,因此给老师造成了一种学会了的假象。

针对这些现象,教师更应该坚持前测,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把情境作为知识的承重墙,让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有时我们需要有打破教材安排的胆识,结合学生的具体和实际情况,临时调整教学设计,最大限度满足学生情感需求和对数学知识的需求。

课堂上的热闹场景有时或是一种假象,教师要有抛开现象看本质的深究态度,要结合班级学生特点设计富有挑战性、富有个性,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感到学习的乐趣,真正学有所获,让热闹的场景真正的“热闹”起来。

惠济区香山小学 贾圆圆

2025-09-19,11986| 2025-09-18,11970| 2025-09-17,11962| 2025-09-16,11954| 2025-09-15,11946| 2025-09-14,11942| 2025-09-13,11938| 2025-09-12,11930| 2025-09-11,11918| 2025-09-10,11910| 2025-09-09,11902| 2025-09-08,11894| 2025-09-07,11890| 2025-09-06,11886| 2025-09-05,11875| 2025-09-04,11860| 2025-09-03,11852| 2025-09-02,11844| 2025-09-01,11828| 2025-08-31,11824| 2025-08-30,11820| 2025-08-29,11812| 2025-08-28,11796| 2025-08-27,11788| 2025-08-26,11780| 2025-08-25,11764| 2025-08-24,11760| 2025-08-23,11732| 2025-08-22,11772| 2025-08-21,11716|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