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综合新闻 PDF版阅读

节能增效 绿色低碳 经开区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本报讯(记者 王译博 通讯员 李丹玲)经开区作为产业结构较轻、能源结构较优的国家级开发区,是郑州市重要的经济建设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具备优越的产业基础和强大势能,在新发展格局中勇担国家使命,积极创新探索绿色发展模式,持续深入推进区域全面低碳化,从一片沙荒地中蝶变出产城融合低碳发展的典范,绿色低碳转型取得积极成效。

能效水平处于全市最优、全国前列

2021年,经开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强度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全市平均水平五分之一,以占全市约2.2%的工业能耗贡献了全市26.3%的工业增加值,能源产出效率持续提升,为探索绿色、智慧、节能、低碳的新发展模式提供“经开方案”。

高效节能装备企业全国领先

目前,经开区拥有国内新能源环卫市场行业第一、新能源矿用装备和重型装备的A股上市企业宇通重工,国家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华夏碧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国家工信部认证的河南省唯一退役电池梯次利用白名单资质企业、宇通集团锂电产业链核心企业河南利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全球第一家热水器行业“灯塔工厂”郑州海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全面布局

2021年,经开区新能源整车产量3.02万辆,占全市的77%。上汽、东风日产、海马汽车、宇通新能源客车四家整车企业均有新能源汽车量产,汽车用动力蓄电池、驱动电机等新能源关键零部件配套生产商在经开区集聚。经开区汽车用动力蓄电池产能249.3万kW·h,汽车用驱动电机产能4万台。

资源循环利用和服务产业蓬勃发展

如今,国内有机垃圾综合处理行业领军企业深高蓝德环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城市环境卫生及市容服务企业郑州傲蓝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专业水处理系统设计、设备制造及技术服务的河南倍杰特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河南省环境能源管理服务平台项目载体河南环境能源服务中心有限公司、郑州计量节能监测中心等平台均落户经开区;经开水务发展有限公司打破传统水务经营模式,结合区内工业废水排放量大的特性,主动探索工业废水再循环的生态水管理模式,通过实施中水回用,将处理过的废水,重新应用到园区的生产生活过程中,让“废水”变“活水”,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十四五”期间,经开区将更好发挥郑州经开区比较优势,在构建绿色低碳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绿色低碳发展综合承载力、激发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活力等领域先行先试、攻坚突破,探索国家级经开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特色路径。

2025-09-18,11970| 2025-09-17,11962| 2025-09-16,11954| 2025-09-15,11946| 2025-09-14,11942| 2025-09-13,11938| 2025-09-12,11930| 2025-09-11,11918| 2025-09-10,11910| 2025-09-09,11902| 2025-09-08,11894| 2025-09-07,11890| 2025-09-06,11886| 2025-09-05,11875| 2025-09-04,11860| 2025-09-03,11852| 2025-09-02,11844| 2025-09-01,11828| 2025-08-31,11824| 2025-08-30,11820| 2025-08-29,11812| 2025-08-28,11796| 2025-08-27,11788| 2025-08-26,11780| 2025-08-25,11764| 2025-08-24,11760| 2025-08-23,11732| 2025-08-22,11772| 2025-08-21,11716| 2025-08-20,11708|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