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国内 PDF版阅读

系统研究南京安全区专著出版 讴歌人道主义精神 揭露日军侵华罪行

新华社南京7月7日电(记者 蒋芳 邱冰清)纪念“七七事变”85周年之际,《南京大屠杀国际安全区研究》一书正式出版,作为系统研究南京安全区的专著,很多珍贵史料是首次公开。

该书是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由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主任张连红主持,历时20余年编辑、出版。该书不仅全面梳理了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组织机构的运行和功能演变,揭露了安全区内令人震惊的日军暴行,还对南京大屠杀期间南京难民的日常生活进行了细节呈现。

南京大屠杀期间,曾有25万多名难民涌入约3.86平方公里的南京安全区。课题组围绕难民的组成、难民的生活和难民的社会心理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了收集更多一手资料,研究人员数次前往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地。

“走访约翰·拉贝曾任职的德国企业后,德方给我寄来了一份拉贝在南京小粉桥难民所登记的难民信息表,里面包含了600多名难民的年龄、性别、职业以及他们的签名,对研究难民构成情况意义重大。”张连红说。

值得关注的是,该书还大篇幅展示了安全区内中国人的互助。史料记载,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中的中国职员阵容十分庞大。《南京大屠杀国际安全区研究》一书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共有1500多名中国人直接参与该委员会的各项工作,他们主要来自与西方人士关系密切的知识阶层,包括安全区的中层管理人员、安全区的基层服务人员等。但遗憾的是,目前能够讲出名字、了解主要活动的只有不足100人。

“通过南京安全区的研究,我们既要讴歌人道主义精神,也要深入揭露侵华日军暴行,用铁的证据批驳日本右翼人士的荒谬言论,制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维护世界永久和平。”张连红说。

1937年11月,南京沦陷前夕,来自美国、德国等国的20多位外籍人士冒着生命危险建立了南京安全区,和中方管理人员一道,设立了25个难民收容所,在此后南京的至暗时刻收容保护了25万多名中国难民。

2025-10-11,12086| 2025-10-10,12078| 2025-10-09,12074| 2025-10-01,12070| 2025-09-30,12062| 2025-09-29,12054| 2025-09-28,12050| 2025-09-27,12046| 2025-09-26,12038| 2025-09-25,12026| 2025-09-24,12018| 2025-09-23,12010| 2025-09-22,12002| 2025-09-21,11998| 2025-09-20,11994| 2025-09-19,11986| 2025-09-18,11970| 2025-09-17,11962| 2025-09-16,11954| 2025-09-15,11946| 2025-09-14,11942| 2025-09-13,11938| 2025-09-12,11930| 2025-09-11,11918| 2025-09-10,11910| 2025-09-09,11902| 2025-09-08,11894| 2025-09-07,11890| 2025-09-06,11886| 2025-09-05,11875|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