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版 PDF版阅读

市政协常委会专题议政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发展工业设计、工业软件、建筑设计、创意设计等,打造“设计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在省政协召开“设计河南”建设专题协商座谈会上指出:要把郑州作为“设计河南”的先行区来打造,支持郑州创建“设计之都”,推动设计企业、设计人才、设计平台等在郑州布局聚集。

市政协十四届二十三次常委会会议日前召开,围绕“推进‘设计郑州’建设,提升城市竞争力、影响力”进行专题议政。市政协“设计郑州”各课题调研小组结合专题调研工作情况,从工业设计、农业农村设计、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生态环境设计等方面交流发言,提出意见和建议。

打造世界“设计之都”

市政协“设计郑州”综合课题调研小组

“设计郑州”建设涉及领域广,是一项系统工程。结合对郑州市设计现状和问题的分析,对标国内外先进城市发展经验,建议郑州要以创建世界“设计之都”为突破和标志,积极推进“设计郑州”建设,强化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目标导向,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汇聚政府、企业、社会等各方力量,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坚定不移地创新发展。

前瞻布局,凝神聚力筹建“设计之都”。我市应把申请“设计之都”作为中长期目标,成立市级负责申报“设计之都”的专门办公室,负责政府层面有关申报事项的协调,对标申报所需条件出台推进细则。同时,由相关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牵头组建郑州“设计之都”促进中心,动员成员单位和从业人员的力量为申报服务,坚持全方位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明确路径,有序推进“设计之都”建设。立足我市实际,摸清行业底数,以工业设计和文化旅游创意设计为突破口,抢抓发展机遇,发挥后发优势,扬长补短,实现弯道超车。把工业设计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积极推进工业设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把工业设计作为创建“设计之都”的重中之重,以工业设计推动“设计之都”建设更加出彩。支持文化旅游创意设计率先突破,同时,统筹兼顾促进设计产业综合提升。

科学规划,提供“设计郑州”政策保障。立足我市实际,尽快编制《郑州市建设“设计河南”先行区,打造“设计之都”行动方案》,以及“设计郑州”专项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等,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一体推进“设计郑州”建设和“设计之都”申报工作。制定支持“设计郑州”建设的配套政策,重点在设计产业生态培育、人才柔性引育、职称评审认定、财税支持优惠、成果转化扩大等方面出台支持激励措施。加强统计考核和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环境。

同时,优化人才引育政策,深化人才培育模式,强化人才梯队建设,培育行业领军人物,完善设计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提升“设计郑州”创新能力。加快搭建产业平台,发挥设计行业组织作用,举办重大赛事活动,打造“设计郑州”整体品牌,培育本土企业品牌,支持个人品牌创立,擦亮“设计郑州”品牌名片。构建价值链,拓展发展空间,做强产业链,夯实供给基础,培育创新链,聚合内生动能,提升服务链,激发行业活力,优化“设计郑州”产业生态。

发展工业设计是重中之重

市政协“设计郑州”工业设计课题调研小组

郑州建设“设计河南”先行区,发展工业设计是重中之重。

结合郑州市工业设计发展实际,应以前瞻30年的思维,抢抓“十四五”工业设计创新发展关键机遇期,自我加压、拉高标杆,明确发展目标。

围绕传统产业提质发展、新兴产业抢滩占先、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尽快编制《郑州市建设“设计河南”先行区,打造“设计之都”行动方案》和《郑州市工业设计发展中长期专项规划2025—2035》,强化对工业设计发展的超前规划。

实施市场主体壮大工程,鼓励研发和工业设计融合发展,将工业设计全覆盖与研发活动全覆盖同部署、同实施,全面激发工业设计活跃度,积极发展工业设计服务外包,进行工业设计企业梯次培育,引进国内外特色优势工业设计机构,根据本地制造业发展布局需要,列出工业设计产业链图谱和计划,有计划有重点引进工业设计企业在郑州落地发展。

实施耦合贯通引领工程,促进工业设计产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鼓励设计领军企业提供全产业链设计创新服务,搭建完善产业链服务平台,推动工业设计由产品外观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以工业设计引领优势传统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引导先进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加速转型,深化工业设计与社会、文化、环境建设的融合。

实施载体建设培育工程,大力建设协会学会、产业联盟、产业园区等功能平台、载体,较快汇集要素、资源和力量,开创产业集聚发展新格局。

实施专业人才引育工程,增强郑州市工业设计人才培养能力,重点支持高端工业设计人才,把工业设计高端人才引进纳入全市人才引进计划,完善工业设计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

实施构建创新生态工程,研究价值链、创新链协同构建的将市场、国际化、企业、载体、平台、科技、人才和金融等要素相融共生的设计创新生态体系,推动工业设计与双创工作协同发展。

实施优化公共服务工程,加强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建设,加快技术交易市场建设,加大金融服务支持力度,打造工业设计品牌,丰富工业设计会展活动,深化开放与合作。

统筹推进农业农村设计发展

市政协“设计郑州”农业农村设计课题调研小组

好的设计能焕发农村活力,能带动农业转型,促使农民增收。

郑州全市乡村地域广阔,类型多样,共有行政村2386个,乡村户数114.5万户,乡村人口约270万人,耕地面积315.47万亩,具有无限的设计作用空间和潜力。近年来,随着都市型农业、生态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推进,郑州在农业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等方面积极开展设计实践,形成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设计成果。

为抢占全国农业农村设计发展的先机和制高点,针对农业农村设计的关键约束和实际需要,郑州应尽快研究出台指导意见,以“引智入村”和“扩大设计面”为重点,出台扶持激励政策,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责任目标、时间表、路线图和保障措施,在“设计河南”建设中发挥龙头作用。成立“设计郑州”农业农村领域领导小组,整合发展改革、资源规划、城乡建设、农委、工信、文化旅游等部门力量,统筹推进农业农村设计发展,逐步推进农业农村设计与其他领域设计的衔接。加强各类规划的统筹管理和系统衔接,优化细化乡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布局,通过法定的国土空间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给予其实施依据。探索支持各类新型农业发展的土地政策,确保农业休闲旅游设施等有预留规划建设用地,加快形成城与乡、人与自然、产业与生态和谐相融的新型城乡空间形态。

同时,鼓励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成立设计中心,提高龙头企业创新发展、数字化发展、绿色发展、品牌发展、融合发展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做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头部企业,做优一批引领行业发展的“链主”型龙头企业,做大一批联农带农紧密的区域性龙头企业,构建龙头企业多层次发展梯队。推进农业与农产品加工、文化、教育、旅游、康养、餐饮等产业融合,逐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重构供应链。积极借智引智,为农业农村设计提供人才支撑。强化资金投入,引导更多要素参与农业农村设计。强化宣传引导,提升示范带动作用。

提升郑州规划设计品牌影响力

市政协“设计郑州”国土空间规划设计课题调研小组

“十四五”时期是我市国土空间规划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新型城镇化发展速度进入拐点和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的双重挑战,郑州应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本土规划企业的培养和发展,尽快编制《郑州市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十四五”规划》等相关规划,建立完善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分类识别初创型企业、工程型企业和科技研究型企业,针对不同类型企业制定不同扶持政策。

在郑州人才引进政策的基础上,加强对规划人才的吸引力度,鼓励企业引进高质量规划人才,对引入不同类型人才的企业制定优惠和鼓励政策,加强设计单位与政府部门、高校研究机构、社会组织的联动,对具有高级职称的规划人才提供更多的政府部门挂职、高校联合教学的机会。

尽快成立郑州市国土空间规划协会,以协会为桥梁和纽带,加强郑州市国土空间规划单位的联系,搭建规划信息平台,加强地方不同专业间规划机构的规划合作。注重在地咨询服务,整合产业链条,提供一体化服务。加大科技投入,地方规划机构积极组建内部新技术研究中心,结合自身业务特色,向“专精特新”方向转变。

塑造“规划郑州”品牌价值,鼓励申报国际国内规划设计大奖,形成一批在国内有影响力的规划设计企业及设计大师。大力促进设计产业集群化发展,发挥郑州市设计企业分布密集、配套条件完善的优势,打造一批郑州市设计示范园区。打造“众规郑州”等网络平台,鼓励设计机构、院校师生、普通市民共同参与郑州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结合城市微更新,定期举办设计大赛,提高郑州市民对规划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促进生态环境设计产业发展

市政协“设计郑州”生态环境设计课题调研小组

生态环境设计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的重要源头环节。

郑州作为省会城市以及郑州都市圈建设的主导城市,发挥着引领和龙头作用,提升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意味着更多的资源将会向郑州倾斜。拓展生态空间,提升生态服务功能,改善人居环境,郑州生态环境设计行业市场潜力巨大。同时,作为黄河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沿黄经济体量最大的国家中心城市之一,郑州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设计领域也存在明显区位优势。

郑州应尽快完善生态环境治理市场体系,培育规范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市场,鼓励支持本土企业更好参与市内生态环境领域重点规划和重大工程的设计工作,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引导生态环境设计产业壮大发展。政府要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培育壮大生态环境设计骨干企业,通过资源整合重组等方式打造具有带头示范作用的生态环境专业设计院所等头部企业。加强产业资源整合,成立产业联盟,搭建合作平台,促进产业发展。

健全和创新投资回报机制,推进资源组合开发模式,推行资源化处理技术,拓宽环保项目投资收益渠道。实施生态环境设计产业人才引育工程,支持校企联合培养,促进人才和科研成果双向流动,技术研发与学术研究并行,重点培养创新型以及专业型人才。彻底改变最低价中标的做法,全面推行合理低价,强化环保项目依效果付费机制,倒逼市场准入门槛提高,加快建立环境保护行业信用体系,改善环保产业营商环境。在资金、政策等方面加大对环境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提升环境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建立以第三方评价为主的新型环境技术评价制度体系,设立专项资金或依托现有资金渠道支持环保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示范推广。

以创意设计助推文旅高质量发展

市政协“设计郑州”文化旅游创意设计课题调研小组

郑州文化资源丰厚,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城市魅力独具特色,加快文化旅游设计发展,是深入推进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基地和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做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文化支撑的必然选择。

关于加快郑州市文化旅游设计产业发展,建议以文彰旅,突显郑州文化核心定位。围绕老奶奶庙遗址、裴李岗遗址、西山遗址、双槐树遗址等这些“早期中国”的核心资源,提炼郑州的城市文化符号,通过创意设计让体现“早期中国”文化元素的城市标识、城市色彩、城市吉祥物、文化IP运用到影视创作、动漫游戏、城市宣传、公共交通、地标建筑、旅游演艺等领域,让郑州的文化特色更具辨识度和影响力。

推动文旅设计与相关产业发展融合,打造“文旅设计+”新业态,赋能产业发展。打造集文旅设计、人才培养、场景实验、检验检测、时空模型等于一体的文旅设计服务综合体。结合郑州市文旅规划的发展重点、发展布局,探索建设文旅设计产业试验区,鼓励支持有条件区域开辟文旅设计产业园或研发设计机构。外引内培,壮大文旅设计市场主体,强本固基,优化文旅设计人才结构。实施品牌培育工程,推出“郑州文创100+”优秀成果评选,从产业、企业、产品、案例、事件、人才角度,立体构筑“设计之都”品牌。

政策保障方面,建立郑州“设计之都”建设协调推进机制,成立“设计郑州”工作专班,加强部门间的分工合作,研究针对性政策支持,强化工作推进。编制科学合理的“设计之都”评价指标体系,持续开展设计前瞻趋势和创建“设计之都”战略研究。强化资金支持,提供税收优惠,优化土地供给。

推动商业设计跨越发展

市政协“设计郑州”商业设计课题调研小组

商业设计是涵盖商业项目概念设计、建筑与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跨领域设计的一个细分领域,是把握消费趋势、融合地域特色和文化创意、服务商业(广义)发展、提升用户体验的综合性设计概念,具有集成性、先导性、地域性等特点,是商业成功运营的关键一环。

围绕推动郑州商业设计跨越发展,建议科学制定设计产业发展规划,在制定“设计郑州”建设工作方案、指导意见、发展规划的基础上,专项制定郑州市商业设计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明确路线图、任务书和时间表。出台系统化的产业扶持政策,重点在人才引育、开拓市场、龙头企业培育、优化环境等方面出台政策。加强统计,建立涵盖商业设计的产业发展统计指标体系,量化发展成果。

重点突破,扶优扶强。实施商业设计领军企业培育工程,鼓励国内外知名商业设计机构来郑设立或共建设计机构,鼓励省内优质商业设计企业与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联合竞标,参与重大设计项目,以市场换技术,提升省内设计企业水平。建立示范龙头企业白名单,并制定针对性扶持政策。支持培育一批“小、精、专”商业设计企业。以“商业建筑设计”为示范,建立健全设计成果数字化交付体系,完善公共建筑招投标对BIM技术的应用,倒逼设计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

构建创意设计、建筑设计等公共服务平台和产业协同创新的开放平台,提供设计工具、设计标准、人才实训、政策咨询、成果展示交流等服务。培育若干个具有国内影响力的领军设计企业,鼓励商业设计优势企业打造跨界融合的产业联盟,做强品牌。支持设计人员创办工作室、参选国家级设计。建立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设计大师信息库,将商业设计人才纳入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范围。培育本土人才,培育一流设计大师,实施豫才回流工程。鼓励郑大、河大、河工大等高校加强设计学院或专业建设,积极发展设计专业研究生教育,完善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打造设计人才集聚创新高地。

提高勘察设计行业创新创造能力

市政协“设计郑州”城市建筑交通设计课题调研小组

勘察设计包括工程勘察、建筑设计、工业工程设计、交通设计、市政设计等多个领域,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不仅事关建设工程的投资效益和质量安全,其技术水平和指导思想也直接影响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促进勘察设计行业发展,对于提升郑州城市形象、建设“设计之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郑州要积极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繁荣设计创作市场,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行业数字转型,促进绿色建筑发展,推进多元服务模式,实现高质量发展。鼓励建筑师深入研究中国历史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充分融合国内外先进设计思想,在工程实践中大胆创新,形成多样化的本土建筑风格。加强跨部门、跨行业沟通协作,率先在工业工程、建筑工程、交通工程等领域开展试点示范,促进工程设计与工业设计、文化创意设计融合发展,促进工程设计价值链升级。由主管部门牵头,委托我市龙头企业携手行业协会及上下游企业,共同搭建“全过程数字化咨询服务平台”。

培育本土优秀企业,完善建筑业扶持政策实施细则,在晋级评优、信用评分等方面给予倾斜,培育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综合性勘察设计企业集团。纠正勘察设计行业中存在的“本土歧视”,鼓励本土优秀企业参与重大工程建设,支持大中型企业融合发展,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加强多方合作交流,邀请省、市领导带队,行业协会具体承办,我市头部企业自愿参加,到“一带一路”沿线、西北地区等地开展专门的企业推介活动,引领企业向国内外拓展业务。强化高端人才引育,深化“产学研设”联动培养机制,提高行业创新创造能力。健全“设计郑州”推进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扶持力度,加强行业监管,优化发展环境,促进行业良性循环。

本报记者 赵文静 整理

2025-01-10,10176| 2025-01-09,10168| 2025-01-08,10163| 2025-01-07,10155| 2025-01-06,10147| 2025-01-05,10143| 2025-01-04,10139| 2025-01-03,10131| 2025-01-02,10127| 2025-01-01,10123| 2024-12-31,10115| 2024-12-30,10107| 2024-12-29,10103| 2024-12-28,10099| 2024-12-27,10091| 2024-12-26,10079| 2024-12-25,10071| 2024-12-24,10063| 2024-12-23,10055| 2024-12-22,10051| 2024-12-21,10047| 2024-12-20,10039| 2024-12-19,10027| 2024-12-18,10019| 2024-12-17,10011| 2024-12-16,10003| 2024-12-15,9999| 2024-12-14,9995| 2024-12-13,9987| 2024-12-12,9975|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