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特别报道 PDF版阅读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多出精品多出人才

本报记者 秦 华

“革命夫妻有几人,当时蔡向各成仁。和森流血警予死,浩气巍然并世尊。”作为2022年“中原文化大舞台”的其中一场演出,10月20日,河南豫剧院青年团现代戏《向警予》在百姓文化云等平台线上展演,为观众阐释共产党人的初心无悔,吸引了众多观众观看。

自6月初启动至今,2022年“中原文化大舞台”观看总人次已近2500万。活动遴选演出剧目百余部(场),主要为中宣部“五个一工程”获奖剧目、文化和旅游部“文华奖”获奖剧目。戏剧大戏、名家名段、折子戏专场轮番上阵,节目精彩纷呈,用艺术的形式庆祝二十大胜利召开。

“‘中原文化大舞台’大大丰富了我的文化生活。”观众李士伟是老戏迷,他通过百姓文化云平台观看了多部剧目,而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被誉为“豫剧航母”的河南豫剧院的作品,“河南豫剧院一团的《常香玉》,二团的《程婴救孤》,三团的《重渡沟》,青年团的《情满合欢寨》《向警予》,我一部都没落下。”

豫剧作为中国第一大地方戏剧种,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中国豫剧领军人物,中国剧协副主席、河南省剧协主席、河南豫剧院原院长李树建介绍,近年来,我省文化事业日益繁荣,2014年至2022年,国家和省级为河南豫剧院投入艺术创作扶持资金达到7000多万元,新创剧目19台,复排剧目38台,比过去几十年来的资金投入、产出作品都多,其中不乏《焦裕禄》《重渡沟》等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艺术文化节大奖的精品力作。

“继往开来,踵事增华。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二十大精神就是戏曲人的新起点,时代呼唤着我们,观众期待着我们,豫剧人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多出精品多出人才,为建设文化强国、弘扬中原优秀传统文化再立新功,为外塑河南形象、内强河南精神做出应有的贡献。”李树建说。

2025-09-14,11942| 2025-09-13,11938| 2025-09-12,11930| 2025-09-11,11918| 2025-09-10,11910| 2025-09-09,11902| 2025-09-08,11894| 2025-09-07,11890| 2025-09-06,11886| 2025-09-05,11875| 2025-09-04,11860| 2025-09-03,11852| 2025-09-02,11844| 2025-09-01,11828| 2025-08-31,11824| 2025-08-30,11820| 2025-08-29,11812| 2025-08-28,11796| 2025-08-27,11788| 2025-08-26,11780| 2025-08-25,11764| 2025-08-24,11760| 2025-08-23,11732| 2025-08-22,11772| 2025-08-21,11716| 2025-08-20,11708| 2025-08-19,11700| 2025-08-18,11677| 2025-08-17,11673| 2025-08-16,11669|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