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国内 PDF版阅读

远方打工 远程种地 用电无忧 ——河南春灌一线见闻

眼下,正是河南省冬小麦开始浇灌返青水的节点,河南省上蔡县后陈村村民赵光辉就已踏上外出返工路,放心地离开了自家近300亩还没浇水的庄稼地。

人勤春来早,这是许多种地“老把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以往,许多农民在过完春节外出打工前,都会提前给自家地浇上返青水。而记者近日走访河南田间地头发现,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助力下,农民一改过去早浇地的习惯,在外出打工时用手机就能实现远程浇地。

记者电话连线赵光辉时,他已在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我不仅能远程操控设备开关,还能通过手机APP看到实时出水画面,监测设备的耗水量、耗电量、土壤墒情等情况,随时掌握浇地的进展。”电话那头的赵光辉在手机上轻轻一点,这边自家地里的绞盘式喷灌设备就开始了浇灌作业。

近些年,随着高标准农田智慧农业系统的普及,集聚智能灌溉控制、土壤墒情管理、作物病害测报、水肥一体控制等功能的农业物联网技术在河南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通过系统数据来指导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业生产,促进了传统农业向高效节水、智能绿色方向转型。”上蔡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付卫国说。

农技水平的提升让种地越来越轻松,用电设备的改造则让种地越来越稳定。河南是较为缺乏自然灌溉条件的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对农田机井设备依赖性较大。近年来,河南电力部门通过新建改造农田机井用电设施、加强农村供电服务水平,让农民实现了春灌期间用电无忧。

尉氏县种粮大户陆爱东对此感受颇深。“以前地里的变压器电压低、机井少,位置也远。现在不仅电压上去了,机井数量也多了,每50亩地就有一眼机井,彻底缓解了我们的用水焦虑。”陆爱东说。

在商丘、开封、安阳等地,依托“农田机井通电”工程,各地电力部门不断对农田机井设施进行增容改造。截至2022年底,河南已累计安排投资137亿元,建成机井配电变压器7.61万个、供电线路12.45万千米,有效满足了农业灌溉用电需求。

与此同时,河南各地电力部门纷纷成立党员服务队,提前进入“春检”模式,保障春灌期间用电设备不出故障,随时满足农户用电需求。

新华社郑州2月12日电

2025-09-27,12046| 2025-09-26,12038| 2025-09-25,12026| 2025-09-24,12018| 2025-09-23,12010| 2025-09-22,12002| 2025-09-21,11998| 2025-09-20,11994| 2025-09-19,11986| 2025-09-18,11970| 2025-09-17,11962| 2025-09-16,11954| 2025-09-15,11946| 2025-09-14,11942| 2025-09-13,11938| 2025-09-12,11930| 2025-09-11,11918| 2025-09-10,11910| 2025-09-09,11902| 2025-09-08,11894| 2025-09-07,11890| 2025-09-06,11886| 2025-09-05,11875| 2025-09-04,11860| 2025-09-03,11852| 2025-09-02,11844| 2025-09-01,11828| 2025-08-31,11824| 2025-08-30,11820| 2025-08-29,11812|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