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国内 PDF版阅读

科学家发现2.5亿年前 正在“睡觉”的植物化石

新华社昆明2月16日电(记者 岳冉冉)我国古生物学家从距今2.5亿年的化石中发现了植物爱“睡觉”的秘密。成果于北京时间2月16日在线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当代生物学》上。

在自然界,有些植物拥有一种类似“睡觉”的现象,它们的叶片在白天展开,在夜晚会合拢或下垂,学界称之为“植物的感夜性”。叶片的这种周期性运动规律一直备受学界关注,但由于缺乏化石证据,学界至今对植物“睡觉”行为的起源与演化知之甚少。

近日,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冯卓团队从植物化石身上,首次证实了远古时期的植物也具有感夜性。

这种化石是大羽羊齿类植物,距今2.5亿年,在云南曲靖出土。团队观察到,在植物的叶片上,有一种新型的昆虫咬蚀结构,这些咬痕呈对称状排列于叶片中脉的两侧。从形态与大小看,叶片中脉一侧的咬痕总与另一侧的咬痕存在略微差异,而离中脉越近或离叶片基部越近时,两侧的咬痕差异越明显。

与大量现生植物进行对比研究后,团队发现,这些化石上的“虫眼”结构竟然与现生植物叶片在夜晚合拢后被昆虫取食留下的结构一致。“因此我们推断,有昆虫咬蚀了正在‘睡觉’、叶片合拢的大羽羊齿类植物。难得的是,这一植物化石被完好地保存至今。”冯卓说。

这一发现,把植物感夜性的起源时间推到了2.5亿年前。

2025-09-27,12046| 2025-09-26,12038| 2025-09-25,12026| 2025-09-24,12018| 2025-09-23,12010| 2025-09-22,12002| 2025-09-21,11998| 2025-09-20,11994| 2025-09-19,11986| 2025-09-18,11970| 2025-09-17,11962| 2025-09-16,11954| 2025-09-15,11946| 2025-09-14,11942| 2025-09-13,11938| 2025-09-12,11930| 2025-09-11,11918| 2025-09-10,11910| 2025-09-09,11902| 2025-09-08,11894| 2025-09-07,11890| 2025-09-06,11886| 2025-09-05,11875| 2025-09-04,11860| 2025-09-03,11852| 2025-09-02,11844| 2025-09-01,11828| 2025-08-31,11824| 2025-08-30,11820| 2025-08-29,11812|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