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国际 PDF版阅读

美国应对有毒化学品泄漏不力引发广泛质疑

14日,在美国俄亥俄州东巴勒斯坦镇,挖掘机在事故现场处理污染土壤。新华社发

新华社记者 孙丁

美国一运载有毒化学品的列车日前在俄亥俄州东巴勒斯坦镇发生脱轨起火事故。事故发生后,应急人员对部分有毒化学品进行了“受控释放”。尽管政府官员和机构宣称事故影响不大,但当地居民和不少专家对此表示质疑。

分析人士指出,美国相关当局淡化此次事故的影响,反映出美国政府和媒体热衷于所谓“大国竞争”却忽视普通民众利益的价值取向。美国铁路近年来安全事故频发,折射出私人资本控制的诸多美国行业在利益至上的导向下日益突出的治理不善问题。

处理草草了事

根据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14日发布的最新通报,事故造成该列车50节车厢脱轨或损坏,20节运载危险品的车厢中11节脱轨,其中5节罐车运载氯乙烯。氯乙烯是一种具有致癌性的无色气体,其燃烧产生的光气和氯化氢也是有毒气体。此外,事故车厢里还有多种其他危险化学品。

事故发生后,周边居民被紧急撤离。6日,应急人员以避免大规模爆炸为由,对运载氯乙烯的5节罐车进行“受控释放”,把氯乙烯从罐车内引出后燃烧,产生大量黑烟弥漫天空。8日,相关州、地方以及联邦官员联合宣布,事故地点所在区域及附近居民区空气质量样本关注污染物读数一直低于需要进行安全筛查的水平,撤离居民“可以安全回家”。12日,美国环境保护局表示,自事故引发的大火被扑灭以来,对东巴勒斯坦镇的空气监测没有出现值得关注的读数。

美国国会众议员、共和党人玛乔丽·泰勒·格林认为,东巴勒斯坦镇正在经历一场“生态灾难”。

转移公众视线

面对外界质疑和批评,美国相关当局极力淡化事故影响。而美联社则在相关报道中指责有人在网上散布“错误信息”和“夸张言论”误导民众。

在同一时间段,美国政府和媒体大肆炒作所谓“中国气球”问题。分析人士指出,美国政府和媒体打着“国家安全”旗号鼓吹别国威胁,却淡化国内民众实际面临的安全问题,反映出美国统治集团为维护本国霸权热衷于所谓“大国竞争”而忽视普通民众利益的价值取向。

美国政治评论人士亚历克斯·克赖纳指出,美国大力炒作所谓“中国气球”问题,正值列车脱轨事故发生以及美国知名记者西摩·赫什爆料是美国政府主导炸毁了“北溪”天然气管道。他认为,美国此举是为了转移人们对真正危机和问题的注意力。

逐利不顾安全

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的初步调查结果显示,这起事故由一个车轴机械故障引起。但业内人士认为,事故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据悉,事故列车上没有安装电控空气制动系统。美国联邦铁路局前官员史蒂文·迪特迈耶指出,这一装置能降低货运列车事故的严重程度,但安装成本较高。在美国多家铁路公司的联合游说下,联邦政府于2017年废除了要求在运载危险品的列车上安装这一装置的规定。

分析人士指出,在美国,以逐利为目的的私人资本掌控了诸多领域,很多时候为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无视公众利益,导致社会治理问题日益严重。

据新华社华盛顿2月15日电

2025-09-27,12046| 2025-09-26,12038| 2025-09-25,12026| 2025-09-24,12018| 2025-09-23,12010| 2025-09-22,12002| 2025-09-21,11998| 2025-09-20,11994| 2025-09-19,11986| 2025-09-18,11970| 2025-09-17,11962| 2025-09-16,11954| 2025-09-15,11946| 2025-09-14,11942| 2025-09-13,11938| 2025-09-12,11930| 2025-09-11,11918| 2025-09-10,11910| 2025-09-09,11902| 2025-09-08,11894| 2025-09-07,11890| 2025-09-06,11886| 2025-09-05,11875| 2025-09-04,11860| 2025-09-03,11852| 2025-09-02,11844| 2025-09-01,11828| 2025-08-31,11824| 2025-08-30,11820| 2025-08-29,11812|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