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综合新闻 PDF版阅读

菌菇棚菇农话发展

本报记者 李晓光 通讯员 宋跃伟

雨水已过,树木吐绿,麦苗返青。昨日一大早,登封市纪委监委驻大金店镇李家沟村第一书记宋宁博就和另外两名新队员走进李家沟村食用菌大棚里,走访、调研、了解菇民诉求,协调解决产业发展问题,为李家沟村食用菌产业发展出谋划策。

“技术都掌握了没有,菇出得怎么样,最近价格如何?”“菇出得不赖,价格较往年涨了20%呢,估计我的菇还能再出3茬。”在菇农朱敬超种植的菌棚里,宋宁博详细地了解出菇情况和市场价格。

走进李家沟村,梯田里的麦苗已返青,一座座崭新的食用菌大棚,整齐有序地排列在乡间小道两侧,路旁的迎春花在春风中摇曳,食用菌散发出的菇香溢满了李家沟。

27岁的朱敬超是新乡人,去年到李家沟村开始种植食用菌,成了李家沟村的新菇民,因为他没任何食用菌种植技术和经验,又是外地人,自然也就成了宋宁博最牵挂的人了。

“村里服务怎么样,有啥困难没?”

“没啥困难!工作队组织成立了技术服务队,住的地方村里连房租都没收,大家对我都很照顾。”朱敬超高兴地说。

为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近年来,李家沟村在登封市纪委监委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成立了李家沟村乡村振兴办公室。目前,该村已发展食用菌种植70万棒,生产菌袋及营养包共90余万袋,还成立了菌类种植能手、农技人员等8人组成的技术服务团队。

“现在菌丝已布满了整个大棚,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咱们村自己制作的营养包料足、劲大,菌丝发育充分。”种植户李予东看着布满菌丝的大棚,兴奋不已。“当下正处于羊肚菌出菇的重要环节,浇水量,揭膜时间,光照管理,出菇前的温度、湿度等非常关键,你们一定不能懈怠。” 在大棚里,技术服务人员曹建超不住地提醒李予东要注意的问题。

“下一步李家沟村将立足山区丘陵和生态优势,持续发展食用菌产业,通过创新销售途径,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发展农产品直采、定制生产等模式。实施直播带货,发展盲盒经济、阳台经济和打造家庭农艺业,将销售端前移实现由卖蘑菇到卖菌棒转移,由卖菜逐步转向卖‘艺术’,以数字化赋能食用菌产业发展,持续推动乡村振兴往纵深发展。”宋宁博又开始为李家沟未来产业的发展谋划着。

2025-09-24,12018| 2025-09-23,12010| 2025-09-22,12002| 2025-09-21,11998| 2025-09-20,11994| 2025-09-19,11986| 2025-09-18,11970| 2025-09-17,11962| 2025-09-16,11954| 2025-09-15,11946| 2025-09-14,11942| 2025-09-13,11938| 2025-09-12,11930| 2025-09-11,11918| 2025-09-10,11910| 2025-09-09,11902| 2025-09-08,11894| 2025-09-07,11890| 2025-09-06,11886| 2025-09-05,11875| 2025-09-04,11860| 2025-09-03,11852| 2025-09-02,11844| 2025-09-01,11828| 2025-08-31,11824| 2025-08-30,11820| 2025-08-29,11812| 2025-08-28,11796| 2025-08-27,11788| 2025-08-26,11780|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