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PDF版阅读

【家国同春】——中国式现代化的“郑州图景”大型系列报道第六篇章 “乡村振兴”之一 千畦细浪舞晴空

多种设备田间联合作业,既提高效率,又保证质量 郑报全媒体记者 李新华 摄

本报记者 武建玲

核心提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重要特征。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当前,全市上下正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为总目标,全面开展“三标”活动、深入推进“十大战略”行动,加快“四高地、一枢纽、一重地、一中心”和郑州都市圈建设,以风雨兼程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全力以赴拼经济,千方百计促发展,奋力谱写中原更加出彩的郑州篇章。

本报特推出【家国同春】——中国式现代化的“郑州图景”大型系列报道,全方位展示郑州市全力以赴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的干劲和蓬勃的朝气。今日刊发第六篇章“乡村振兴”之一《千畦细浪舞晴空》。

策划:卢士海

统筹:程玉峰

执行:孙新峰

春分将至,生机盎然。

荥阳市汜水镇赵村的一片麦田里,伴随着嗡嗡的轰鸣声,一架无人机盘旋在麦田上空进行植保作业,掀起阵阵“绿浪”。

不知不觉间,植保无人机已逐步走入田间地头,成为农业好帮手,助力农业生产“加速度”,为现代农业发展插上“翅膀”。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

近年来,郑州市大力开展“三标”活动,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无农不稳,无粮则乱。只有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才能把稳强国复兴主动权。

郑州市树牢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的理念,紧紧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着力保面积、稳产量、提质量,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为确保粮食生产稳定,郑州市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主攻单产,稳定总产,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继续执行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等惠农政策,2022年共发放补贴资金4.6亿元,以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藏粮于地”是粮食安全之本。郑州市注重加强耕地保护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积极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建设高标准农田,(下转二版)

2025-09-23,12010| 2025-09-22,12002| 2025-09-21,11998| 2025-09-20,11994| 2025-09-19,11986| 2025-09-18,11970| 2025-09-17,11962| 2025-09-16,11954| 2025-09-15,11946| 2025-09-14,11942| 2025-09-13,11938| 2025-09-12,11930| 2025-09-11,11918| 2025-09-10,11910| 2025-09-09,11902| 2025-09-08,11894| 2025-09-07,11890| 2025-09-06,11886| 2025-09-05,11875| 2025-09-04,11860| 2025-09-03,11852| 2025-09-02,11844| 2025-09-01,11828| 2025-08-31,11824| 2025-08-30,11820| 2025-08-29,11812| 2025-08-28,11796| 2025-08-27,11788| 2025-08-26,11780| 2025-08-25,11764|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