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体新闻 PDF版阅读

汉代如何治理西南边疆 云南这批出土简牍有新发现

新华社昆明3月20日电(记者 伍晓阳 严勇)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日发布消息,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出土简牍1万多片,其中2000多片写有文字。这批简牍为了解汉代如何治理和开发西南边疆提供了新的文献,其释读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

河泊所遗址位于昆明市晋宁区上蒜镇河泊所村附近,是滇文化核心居址区。考古研究表明,河泊所遗址是古滇国都邑、汉代益州郡和滇池县治所。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河泊所遗址考古领队蒋志龙介绍,2021年以来,河泊所遗址考古揭露出主体为两汉时期的文化堆积,发现大量汉代封泥、简牍、大型建筑基址、宽达12米的道路和丰富器物。新发现表明西汉中央政府已对云南行使治权,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考古实证。

“河泊所遗址汉代简牍的出土是我国简牍发现史上的一件大事。”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主任陈伟教授说。这批简牍内容丰富,包括文告、往来文书、司法文书、户版、名籍、书信和典籍,涉及政区建制、职官制度、赋役制度、司法制度、民族关系、交通状况等,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如政区建制、职官制度方面,从简牍已辨认出益州郡及下辖滇池、建伶等12个县名,涵盖益州郡下辖24个县的一半。官职涉及县令、县长、县丞和守令等,显示县级主官根据县的大小有“令”“长”之别,并有官员代理制度。简牍中还出现“滇国”“滇相”“滇丞”“滇廷”等记述,表明汉朝设立了滇相等官员治理滇国。

此外,简牍中有多块户版,表明汉朝已在益州郡推行编户齐民的户籍制度。有两片简牍均题写“滇池以亭行”,反映出益州郡已建立较完善的邮亭系统。记载《论语》片段的简牍则表明,儒家思想已在益州郡传播。

陈伟表示,通过简牍记载可见,汉朝设置益州郡后,将文书、职官、户口、赋役、法律制度等系统地扩展到云南地区,开展有效治理,为开发西南边疆、建立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2025-09-23,12010| 2025-09-22,12002| 2025-09-21,11998| 2025-09-20,11994| 2025-09-19,11986| 2025-09-18,11970| 2025-09-17,11962| 2025-09-16,11954| 2025-09-15,11946| 2025-09-14,11942| 2025-09-13,11938| 2025-09-12,11930| 2025-09-11,11918| 2025-09-10,11910| 2025-09-09,11902| 2025-09-08,11894| 2025-09-07,11890| 2025-09-06,11886| 2025-09-05,11875| 2025-09-04,11860| 2025-09-03,11852| 2025-09-02,11844| 2025-09-01,11828| 2025-08-31,11824| 2025-08-30,11820| 2025-08-29,11812| 2025-08-28,11796| 2025-08-27,11788| 2025-08-26,11780| 2025-08-25,11764|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