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PDF版阅读

【家国同春】——中国式现代化的“郑州图景”大型系列报道第六篇章 “乡村振兴”之三 和美乡村展新颜

新密市楼院村从2007年开始举办杏花节,带动乡村旅游发展,村民的腰包日渐鼓起来。图为日前开幕的伏羲山第十七届杏花节。 本报记者 郭涛 摄

本报记者 武建玲

核心提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重要特征。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当前,全市上下正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全国两会精神,以“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为总目标,全面开展“三标”活动、深入推进“十大战略”行动,加快“四高地、一枢纽、一重地、一中心”和郑州都市圈建设,以风雨兼程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全力以赴拼经济,千方百计促发展,奋力谱写中原更加出彩的郑州篇章。

本报特推出【家国同春】——中国式现代化的“郑州图景”大型系列报道,全方位展示郑州市全力以赴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的干劲和蓬勃的朝气。今日刊发第六篇章“乡村振兴”之三《和美乡村展新颜》。

策划:卢士海

统筹:程玉峰

执行:孙新峰

乡村不仅是农业生产的空间载体,也是广大农民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故土。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备度、公共服务的便利度、人居环境的舒适度,与农民生活的舒适度和幸福感关系密切。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并就此作出重点部署。

近年来,郑州市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加快提升公共服务、民生保障水平,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村庄变景区

建设美丽乡村是郑州市统筹城乡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

郑州市谋划2021~2022年建成50个以上精品村、300个左右示范村,完成沿黄区域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基本形成3~5条美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美丽乡村组团初步形成。

目标已经明确,建设紧锣密鼓。截至目前,郑州市已建成美丽乡村精品村50个,推出7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美丽乡村嵩山组团、伏羲山组团、长寿山组团和沿黄美丽乡村旅游带基本形成。23个精品村被认定为3A级景区村庄,1个被认定为2A级景区村庄。按照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四美乡村”标准,郑州持续推进237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工作。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郑州市扎实开展“治理六乱、开展六清”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下转五版)

2025-09-22,12002| 2025-09-21,11998| 2025-09-20,11994| 2025-09-19,11986| 2025-09-18,11970| 2025-09-17,11962| 2025-09-16,11954| 2025-09-15,11946| 2025-09-14,11942| 2025-09-13,11938| 2025-09-12,11930| 2025-09-11,11918| 2025-09-10,11910| 2025-09-09,11902| 2025-09-08,11894| 2025-09-07,11890| 2025-09-06,11886| 2025-09-05,11875| 2025-09-04,11860| 2025-09-03,11852| 2025-09-02,11844| 2025-09-01,11828| 2025-08-31,11824| 2025-08-30,11820| 2025-08-29,11812| 2025-08-28,11796| 2025-08-27,11788| 2025-08-26,11780| 2025-08-25,11764| 2025-08-24,11760|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