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PDF版阅读

我们决定,扎根郑州

本报记者 王红

“放学路上要当心,一定要看红绿灯!”3月20日一早,在郑州高新区复新实验中学校门口,妈妈周蓓向女儿郭子佳挥挥手,目送孩子步入校门。这看似平常的一幕,却是母女二人都倍感珍惜的温暖体验。

周蓓和丈夫郭桥来自周口沈丘,多年来为了事业一直在外省多地辗转。因为异地打拼着实辛苦,两人只能把女儿留在家乡读小学,一家人也因此长期两地分居。在子佳心底,能够守在爸妈身边是她最真切的心愿。

2020年,周蓓夫妇来到省会郑州开始新尝试。2022年夏天,在郑工作两年后,周蓓为女儿在郑州高新区复新实验中学新初一申请到了学位。盼了6年后,子佳终于来到父母身边读书。新城市、新学校、新班级、新同学……身边全新的一切都让子佳欣喜,更重要的是,小小一张课桌,不但承载着少女青春的梦想,更安放了一家人团聚的心愿。

“其实我当时没想到,孩子在郑州公办初中上学的事能办得那么顺利。”周蓓坦言:“这些年在外打拼,孩子上学的事一直是悬在心头的难题。以前在外省工作的时候,我们也曾试图把孩子一起带去,但因为户籍所限,合适的公办学位资源紧张挤不进去,私立学校又收费高昂着实负担不起,接孩子的事只能一拖再拖。直到后来我无意中听朋友说郑州推行美好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要加速建学校、建好学校,持续增加优质学位供给,就动了心。经过一番打听,我们来到郑州开始新尝试。”

2022年,郭子佳该升初中时,周蓓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按要求提交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郑入学申请,没想到这个愿望很快成为现实。周蓓说:“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说不出是什么心情,又惊又喜,又有点不敢相信。我们只是在郑州打拼的普通人,户籍也还在家乡,孩子居然也能进省会公办中学读书。”

第一次走进复新实验中学,郭子佳就由衷感到快乐。校园里,现代化的崭新校舍,设备齐全的实验室、宽敞明亮的学生餐厅……一切都让人舒心又安心。而真正在学校开始初中生活后,子佳更是喜悦无限。课堂上,老师们教学专业严谨,同学们相处和谐友爱;课堂外,戏剧节、艺术节、读书节、文化研学、社团活动……(下转二版)

2025-09-22,12002| 2025-09-21,11998| 2025-09-20,11994| 2025-09-19,11986| 2025-09-18,11970| 2025-09-17,11962| 2025-09-16,11954| 2025-09-15,11946| 2025-09-14,11942| 2025-09-13,11938| 2025-09-12,11930| 2025-09-11,11918| 2025-09-10,11910| 2025-09-09,11902| 2025-09-08,11894| 2025-09-07,11890| 2025-09-06,11886| 2025-09-05,11875| 2025-09-04,11860| 2025-09-03,11852| 2025-09-02,11844| 2025-09-01,11828| 2025-08-31,11824| 2025-08-30,11820| 2025-08-29,11812| 2025-08-28,11796| 2025-08-27,11788| 2025-08-26,11780| 2025-08-25,11764| 2025-08-24,11760|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