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PDF版阅读

【家国同春】——中国式现代化的“郑州图景”大型系列报道第七篇章 “文化强市”之一 厚重文化耀古都

商代亳都都城遗址 郑报全媒体记者 马健 摄

本报记者 成燕

核心提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重要特征。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当前,全市上下正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全国两会精神,以“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为总目标,全面开展“三标”活动、深入推进“十大战略”行动,加快“四高地、一枢纽、一重地、一中心”和郑州都市圈建设,以风雨兼程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全力以赴拼经济,千方百计促发展,奋力谱写中原更加出彩的郑州篇章。

本报特推出【家国同春】——中国式现代化的“郑州图景”大型系列报道,全方位展示郑州市全力以赴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的干劲和蓬勃的朝气。今日刊发第七篇章“文化强市”之一《厚重文化耀古都》。

策划:卢士海

统筹:程玉峰

执行:孙新峰

樱花正烂漫,绿城春意浓。

阳春三月,郑州荥阳古柏渡丰乐樱花园约12万株樱花灿烂绽放,吸引众多市民前来踏青赏樱。登上高阁从空中俯瞰,只见粉红的樱花将大地涂抹出绚丽的色彩。樱花树上花团锦簇,粉红相间,如云似霞。道路边、花丛中,不少游客约上好友、结伴家人组团“打卡”,观美景,拍美照。

恰如这美不胜收的春樱图,古都郑州正在描绘多彩的文旅画卷:瞄准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中的全国重地”目标,聚焦“华夏之根、黄河之魂、天地之中、文明之源”,郑州正在全力打造“山·河·祖·国”文化标识,精心塑造“行走郑州·读懂最早中国”品牌,朝着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创建国家级文旅消费示范城市奋力迈进。

谱写中华文明“第一篇章”

黄河流域的文明之光,贯穿中华五千年辉煌。在郑州这片广袤的黄土地上,一处处厚重的遗址、一件件珍贵的文物,穿越历史时空,精彩串联起古都静静流淌的千年文脉。

居“天地之中”而为文化肇始之地,看黄河文化中原文脉独领风骚。10万年前的织机洞遗址,在郑州留下远古先民繁衍生息的点点痕迹;8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圣火,照亮历史前行的漫漫征程;6800多年的大河村遗址,蕴含着先民们对宇宙的求索与叩问;5300年前的“河洛古国”,孕育出“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3600年前的商城遗址,铸就青铜文明的灿烂华章…… (下转五版)

2025-09-22,12002| 2025-09-21,11998| 2025-09-20,11994| 2025-09-19,11986| 2025-09-18,11970| 2025-09-17,11962| 2025-09-16,11954| 2025-09-15,11946| 2025-09-14,11942| 2025-09-13,11938| 2025-09-12,11930| 2025-09-11,11918| 2025-09-10,11910| 2025-09-09,11902| 2025-09-08,11894| 2025-09-07,11890| 2025-09-06,11886| 2025-09-05,11875| 2025-09-04,11860| 2025-09-03,11852| 2025-09-02,11844| 2025-09-01,11828| 2025-08-31,11824| 2025-08-30,11820| 2025-08-29,11812| 2025-08-28,11796| 2025-08-27,11788| 2025-08-26,11780| 2025-08-25,11764| 2025-08-24,11760|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