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综合新闻 PDF版阅读

新郑:传承创新 用活文化资源

黄帝故里景区附近的南街古巷修旧如旧,富有文化气息

本报记者 张立 文/图

昨日,新郑市炎黄文化中心,来自新郑各乡镇街道的文化站所负责人齐聚一堂,围绕如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研讨学习,表彰先进,总结以往,谋划未来。

新郑不仅有黄帝文化,还有裴李岗文化、郑韩文化、红枣文化。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耿氏制香技艺、时家牛皮鼓制作技艺、李记菜刀锻打技艺、枣花馍、剪纸、舞狮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用活文化资源,改善文化服务,借此树德立人,是与会人员探讨的主题。

让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新郑市在拜祖大典期间,连年举办黄帝文化国际论坛。诚邀各界学者、专家,研讨、弘扬、宣讲、传播黄帝文化。今年论坛筹备正紧锣密鼓有序推进,承办方新郑黄帝故里文化研究会,全体人员放弃休假,投入工作。

去年以来,新郑文化领域取得多项荣誉——以第一名成绩荣获全省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绩效考核优秀县(市);评为2022年郑州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新郑裴李岗乡村会客厅、红枣博物馆“枣立方”、西亚斯学院图书馆在“2022年全国及长三角部分省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均斩获大奖。

在基层,新郑市成立乡村文化合作社32家,观音寺镇十里铺同庆舞狮文化合作社被省文旅厅评为“2022年河南省示范性文化合作社”,诗词、剪纸、红枣等各类乡村文化合作社多点开花。新郑潩水寨刘稚美术馆、东郭寺白居易文化园是田间地头极具创意、富有特色公共文化空间。

200多个专业、业余戏曲演出班队,3300多名掌握非遗技艺的民间艺人活跃在基层乡村。仅去年一年,新郑市组织广场舞、戏曲、体育比赛等各类文体活动3000多场。岁末年初,新郑市第一届轩辕龙狮会、首届民俗文化旅游节系列文旅活动,创下群众参与历史新高度。

“党的二十大和今年两会都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省、郑州市也大力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要求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郑市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继续挖掘文化资源,强化创新意识,打破业务界限,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公共文化服务常进步、多突破。

2025-09-22,12002| 2025-09-21,11998| 2025-09-20,11994| 2025-09-19,11986| 2025-09-18,11970| 2025-09-17,11962| 2025-09-16,11954| 2025-09-15,11946| 2025-09-14,11942| 2025-09-13,11938| 2025-09-12,11930| 2025-09-11,11918| 2025-09-10,11910| 2025-09-09,11902| 2025-09-08,11894| 2025-09-07,11890| 2025-09-06,11886| 2025-09-05,11875| 2025-09-04,11860| 2025-09-03,11852| 2025-09-02,11844| 2025-09-01,11828| 2025-08-31,11824| 2025-08-30,11820| 2025-08-29,11812| 2025-08-28,11796| 2025-08-27,11788| 2025-08-26,11780| 2025-08-25,11764| 2025-08-24,11760|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