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PDF版阅读

【家国同春】——中国式现代化的“郑州图景”大型系列报道第八篇章 “环境保护”之一 天蓝山绿水更清

龙子湖智慧岛风景秀丽 郑报全媒体记者 马健 摄

本报记者 裴其娟

核心提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重要特征。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当前,全市上下正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全国两会精神,以“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为总目标,全面开展“三标”活动、深入推进“十大战略”行动,加快“四高地、一枢纽、一重地、一中心”和郑州都市圈建设,以风雨兼程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全力以赴拼经济,千方百计促发展,奋力谱写中原更加出彩的郑州篇章。

本报特推出【家国同春】——中国式现代化的“郑州图景”大型系列报道,全方位展示郑州市全力以赴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的干劲和蓬勃的朝气。今日刊发第八篇章“环境保护”之一《天蓝山绿水更清》。

策划:卢士海

统筹:程玉峰

执行:孙新峰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刚刚退休的郑州市民刘红丽外出踏青,发现郑州越来越美——天更蓝了、地更绿了、水更清了。公园绿地蜡梅暗香浮动、迎春连翘金黄一片……城乡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高,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她忍不住频频拍照发朋友圈,分享愉悦的心情。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郑州,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举措,全方位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以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不断提升民生福祉。

重污染天明显减少

“现在的蓝天不再靠‘等风来’。现在蓝天早就不足为奇,已经变成常态。”幸福蓝天公益组织负责人王鹏说,他曾连续多年在福塔前用镜头记录郑州的天空,天空由灰到蓝的变化,好天气不断增多,他也越来越爱郑州这座城市。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环境监测数据印证着人们的切身感受。2022年,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成效显著,圆满完成PM2.5、PM10、NO2、重污染天控制目标,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168个主要城市中连续三年退出后20位。主要指标中:PM10年浓度77微克/立方米,在全省正排第8;PM2.5年浓度45微克/立方米,在全省正排第4;NO2年浓度27微克/立方米,改善率在全省正排第1。

“郑州市在环境资源禀赋差、环境承载能力不足、机动车存量巨大的情况下,NO2年均浓度降到了以前的一半,治理效果仅次于北京、深圳,世界领先,是很了不起的成就!”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教育部特聘长江学者吴烨教授由衷地说。

群众的“幸福指数”,离不开大气污染治理的“精准指数”“科学指数”和“辛苦指数”。

2022年,郑州市深入推进大气环境治理,牢牢把握减污降碳总抓手,开展PM2.5与臭氧协同控制,完成321家工业企业低效VOCs治理工艺提升,完成34家工业企业低效除尘治理工艺提升,全市水泥行业全部实现超低排放;提前3个月完成国家城市大气温室气体监测试点目标任务;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治理,135家企业实现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源头替代,4个产业集群挥发性有机物“一园一策”方案编制完成;探索建立“1+N”绩效分级服务,培育了一大批绿色引领企业。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空气质量好转肉眼可见,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也都发生明显变化。 (下转二版)

2025-09-22,12002| 2025-09-21,11998| 2025-09-20,11994| 2025-09-19,11986| 2025-09-18,11970| 2025-09-17,11962| 2025-09-16,11954| 2025-09-15,11946| 2025-09-14,11942| 2025-09-13,11938| 2025-09-12,11930| 2025-09-11,11918| 2025-09-10,11910| 2025-09-09,11902| 2025-09-08,11894| 2025-09-07,11890| 2025-09-06,11886| 2025-09-05,11875| 2025-09-04,11860| 2025-09-03,11852| 2025-09-02,11844| 2025-09-01,11828| 2025-08-31,11824| 2025-08-30,11820| 2025-08-29,11812| 2025-08-28,11796| 2025-08-27,11788| 2025-08-26,11780| 2025-08-25,11764| 2025-08-24,11760|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