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PDF版阅读

郑“重”其事·我们身边的宝藏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中的全国重地”系列报道第一篇章 “精神寻根”(中) 姓氏密码代代传

郑报全媒体记者 苏瑜

他们,经过漫长的岁月迁徙,在一个地方扎根成长;我们,带着根亲血脉的印迹,注定要走向更广阔的远方。

这是00后大学生张耘韶行走18天探寻中原姓氏老祠堂的路上,脑子里突然冒出的一句话。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很多人穷其一生都在追问和思考。从郑州求学到北京的张耘韶也不例外。

“再过一段时间,我就要去海外留学了,我不知道未来什么样,但想起历史上那么多姓氏的分流和迁徙,突然就有了勇气和信心。”张耘韶认为,中国姓氏文化不仅蕴含了历史环境、人文情怀、民俗风情,更传承了人的情、意、志,蕴含了人的精、气、神。“不管去到哪儿,我都会把中国文化、中国精神传递给身边人”。

寻根求源、认祖归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从四处漂泊的游子望月怀远,到浅浅海峡那头的诗人唏嘘乡愁,再到旅居海外的侨胞怀念祖国,无一不透露着对血亲、宗族和中华文化的归属感——炎黄子孙,世代赓续;老家河南,姓氏之源。

黄帝姬姓对姓氏起源影响最为深远

“中华姓氏之源的主体分为三大系统,即伏羲风姓、黄帝姬姓、炎帝姜姓,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莫过于黄帝姬姓。”据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黄河文化研究所)所长、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李立新介绍,黄帝有25个儿子,其中14人被分封得12姓,发展为101个方国,衍生出510个氏,不断繁衍,逐渐形成华夏族的主体。

“相传颛顼、帝喾、尧、舜等均是黄帝的后裔,而夏、商、周的始祖禹、契、后稷均为黄帝直系后裔,中国的姓氏大多起源于这一时期。所以源自郑州的黄帝成了中原地区早期姓氏文化研究的核心和焦点。”李立新说。

双槐树河洛古国、西山古城、大河村城址……黄河岸边的郑州,一座座遗址映射着黄帝时代的文明曙光。

登封王城岗、新密古城寨、新密新寨、荥阳大师姑、郑州小双桥、郑州商城等夏商古城遗址的发掘,管、虢、郐、郑、韩等37个两周诸侯国都城遗址的发现,从考古学上证明了司马迁《史记》中说“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的记述是信史。 (下转二版)

2025-09-19,11986| 2025-09-18,11970| 2025-09-17,11962| 2025-09-16,11954| 2025-09-15,11946| 2025-09-14,11942| 2025-09-13,11938| 2025-09-12,11930| 2025-09-11,11918| 2025-09-10,11910| 2025-09-09,11902| 2025-09-08,11894| 2025-09-07,11890| 2025-09-06,11886| 2025-09-05,11875| 2025-09-04,11860| 2025-09-03,11852| 2025-09-02,11844| 2025-09-01,11828| 2025-08-31,11824| 2025-08-30,11820| 2025-08-29,11812| 2025-08-28,11796| 2025-08-27,11788| 2025-08-26,11780| 2025-08-25,11764| 2025-08-24,11760| 2025-08-23,11732| 2025-08-22,11772| 2025-08-21,11716|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