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古人夜生活 |
现在的夜晚,如果没有电,我们的夜生活就无从谈起。那么在古时,没有电的情况下,人们又如何度过黑暗的夜晚?
像古装剧里那样灯火通明的古代夜生活是没有的。除了历代的宵禁政策外,一个直接的原因是:没有电的古代比较普遍的照明工具是蜡烛和油灯,价格相当不菲,长期以来都不是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用品,而是贵族富豪们的专享。这么一来,对大多数普通百姓来说,古时的夜生活自然贫乏得很。
不过贫乏不意味着单调,人们依然能从中找到许多乐趣。有看星星的,比如辛弃疾夜行黄沙道时,心情很好,就抬头看星星;也有听雨的,杜甫曾经在成都草堂种菜养花,听到下雨让他很高兴,然后写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陆游的心情好像不是很好,在小楼里听了整整一夜的雨。除了听雨,也有人选择登高望远,爬楼想心事,比如晏殊,可能是远眺时,眼界突然开阔了,心中愁绪也就没了。
古人夜间还喜欢到户外,享自然山水之乐,无数千古名篇就这样横空出世。这其中最有名的当属苏轼,一夜月下江边漫步,看到江上壮美景色,教科书级别的豪放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便诞生了;一夜睡前看到门户中投入的月光,便起床到寺院叫上好友张怀民,共赏庭中月色,最美散文《记承天寺夜游》诞生了;还有两次,他与好友带着美酒月夜泛舟赤壁,流传千年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又诞生了。
到了宋朝,普通百姓夜生活贫乏这一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宋太祖赵匡胤采用了坊市合一的城市规划,并取消了宵禁制度。同时,手工业的发展使得灯具成本大幅降低。夜生活的成本,渐渐低了下来。夜市日渐兴起,让劳作了一天的百姓也可以在夜幕下迎来丰富多彩的夜生活。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朝时,东京和临安等繁华大都市几乎可称作“不夜城”,烧烤小吃是夜市的灵魂所在,种类随时节变化也各有不同。《东京梦华录》记载,夏天有各种凉菜冷饮:麻豆腐、细粉素签、水晶皂儿、生腌水木瓜、砂糖绿豆甘草冰雪凉水、荔枝膏、杏片、梅子姜;冬天则卖各类蒸煮热食:盘兔、野鸭肉、煎夹子等。吃饱喝足,再去“勾栏瓦舍”转一圈,那里杂剧、影戏、说书、舞番曲、傀儡戏等娱乐活动彻夜不休,连宋仁宗都偷偷来做“热心观众”。
到了明清时期,不仅在大城市,就连许多经济发达的普通市镇,夜生活也都变得更加丰富,显示古代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的发展。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笔下,就记录了他所接触到的部分明代士大夫们夜宴的场景。③6
摘编自《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