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PDF版阅读

郑“重”其事·我们身边的宝藏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中的全国重地”系列报道第二篇章 “文化朝圣”(上) 文明奠基启征程

裴李岗遗址 本报记者 李焱 摄

郑报全媒体记者 苏 瑜

“在自己世代生息的脚下,挖出了中华民族伟大文明的根,这是多么让人兴奋和骄傲的事!”在新郑市博物馆,讲解员胡嘉兴奋地讲解着。

以新郑裴李岗为代表的这一远古文化,正是人们寻觅已久的黄帝文化之源。

黄帝文化之源在新郑裴李岗

走进新郑市博物馆展厅,我们仿佛能看到中国最早定居村落里丰富多彩的生活——被誉为“中华第一鼎”的乳钉纹红陶鼎,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一件陶鼎,其采用“泥条盘筑”法,乳钉既可加固鼎身还起到装饰作用。从人骨的颈下出土的绿松石坠,上部小孔直径不足1毫米,不仅说明当时钻孔技术的高超,也折射出8000多年前裴李岗先民对美的向往与追求。还有先民随手捏制的玩偶,红面猪头、陶塑羊头,证明当时家畜饲养已经出现……

最新考古成果表明:裴李岗人已经学会使用红曲霉发酵酿酒,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红曲霉酿酒技术。这种主要利用稻米,并加以芡实和小麦族种子为原料的酿酒方法,是目前所知最早使用这一方法的例证。而通过提取微化石的方法获得微体纤维遗存,发现陶壶耳部穿孔中有染色特征的植物韧皮纤维,很可能是穿绳使用的遗存。这一突破性发现,对将来更系统地进行纺织品残留物的研究提供了例证。部分纤维显示有蓝、黑、粉色,以蓝色为主,表明使用颜料染色工艺的存在。

考古学家韩建业认为,裴李岗时代中国主体区域所表现出的较为先进的思想观念和知识体系,以及较为复杂的社会形态,将中国文明起源提前到距今8000年以前。这可算作是中国文明起源的第一阶段。

距今6000年左右进入庙底沟时代,早先形成的思想观念和知识体系进一步发展,社会开始了普遍复杂化的过程,各区域逐步迈入前早期国家状态,由于中原核心区的强烈扩张影响,文化上的早期中国正式形成,可视为中国文明起源的第二阶段。

正式进入文明社会大约是在5000年前,即黄帝时代。彼时,不少地区已经站在或者迈入了文明社会的门槛,进入早期中国的“古国”时代,正式形成由良渚等各区域文明社会组成的早期中国文明。距今4000年左右,(下转二版)

2025-09-19,11986| 2025-09-18,11970| 2025-09-17,11962| 2025-09-16,11954| 2025-09-15,11946| 2025-09-14,11942| 2025-09-13,11938| 2025-09-12,11930| 2025-09-11,11918| 2025-09-10,11910| 2025-09-09,11902| 2025-09-08,11894| 2025-09-07,11890| 2025-09-06,11886| 2025-09-05,11875| 2025-09-04,11860| 2025-09-03,11852| 2025-09-02,11844| 2025-09-01,11828| 2025-08-31,11824| 2025-08-30,11820| 2025-08-29,11812| 2025-08-28,11796| 2025-08-27,11788| 2025-08-26,11780| 2025-08-25,11764| 2025-08-24,11760| 2025-08-23,11732| 2025-08-22,11772| 2025-08-21,11716|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