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群众在便民服务大厅办理业务(本报记者 任贵伟 摄) |
□本报记者 任贵伟 通讯员 李金玲
3月23日,一家餐饮企业的负责人王兵在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便民服务大厅办理相关手续。王兵高兴地说:“在这里办理业务比较快,服务非常好,工作人员不仅耐心帮助我们解答,还帮助我们在网上进行操作。”
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打造一流的政务服务环境,积极推进政务服务智能化、标准化、便民化,不断创新、优化政务服务工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有力支撑。
“进一扇门”“办所有事”
“这里进驻了31个单位的1711项办理事项,各单位派驻窗口工作人员和后台审批人员290人。”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行政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兰拥军说。
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多措并举推进政务服务事项“进一扇门”“办所有事”,实行“一站式”服务。该县对照《河南省政务服务事项最小颗粒化清单》,除去涉密及场地原因不宜进驻的事项外,其余事项全部入驻便民服务大厅。该县围绕高频事项清单,将与群众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事项入驻便民服务大厅。便民服务大厅根据群众的工作、生活需要,将水、电、气、公证、公积金等民生服务事项全部纳入便民服务大厅办理,方便群众办事。
“全省通办”“一网通办”
“我们有两个‘全省通办’窗口,可以办理省、市、县29个部门的801项政务事项。办事群众到该窗口申请办理事项后,窗口工作人员对提交的材料进行预审,跟对应的部门进行沟通并审查材料,确认材料合格后,通过相关流程进行受理,然后分发到对应的单位,由其办理完成后将结果反馈到窗口,或者通过邮件的方式直接邮寄给群众。”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工作人员张文静说。
该局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模式为群众和企业提供服务。目前,网上政务服务大厅1806项事项实现了“一网通办”;实体政务服务大厅共入驻政务服务事项1711项,设置了10个专区和2个“全省通办”窗口,对1390项政务服务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实行“一窗”分类受理。
“只跑一次”“集成办理”
“这是企业开办专区。以前办理企业开办手续需要7个工作日、跑5个单位、提供多种材料,现在办理企业开办事项仅需要1个工作日、1个窗口、1张身份证。”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审批服务股副股长张红英说。
行政便民服务大厅的企业开办专区实现了企业新办一日办结,并免费为新办企业刻制印章,同时实现了市场监管业务、人社业务、刻章业务、办税业务、公积金新办业务联合办理。
行政便民服务大厅内还设置了不动产专区、公安出入境专区、公安户籍专区、税务专区、人社专区、医保专区、工程建设项目专区、社会事务综合受理专区和公共服务专区,对政务服务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实行“一窗”分类受理。
在社会事务综合受理专区,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审批改革协调和政务服务监督股工作人员张继敏说:“我们有10个综合受理窗口,受理19家单位的618项事项。群众将材料提交到综合受理窗口,由窗口工作人员对相关材料进行初审,确认合格后将材料转发给后台的审批部门,事项办结后反馈到综合受理窗口,由综合受理窗口向群众发证、反馈信息等。”
在税务专区,内黄县税务局第一税务分局副局长王现英介绍,为了方便纳税人和缴费人办理业务,该局将办税业务整体进驻便民服务大厅,所有涉及税务的业务可以“一站”办理。“我们建设并扩建自助办税厅,有15台自助设备、10台云服务自助电脑,领用发票、缴纳社保立等可办,无需排队等待,节约了纳税人和缴费人的时间。目前,该自助办税厅是我市规模最大、自助设备最多、办税服务体验最好的一个办税服务大厅。”王现英说,“我们设置20个窗口,主要办理各类涉税和涉费事项。我们利用显示屏循环播放税务政策和营商环境相关内容,让广大纳税人和缴费人及时了解最新政策和资讯。每天由一位主管局长值班,方便纳税人和缴费人处理问题。”
在不动产专区,不动产登记审批已经实现不动产登记、税费征缴、房屋交易一窗受理、并联审批,一般业务7个工作日内办结,抵押类登记业务3个工作日内办结,53项登记事项实现网上预约、网上预审、网上缴费,7项登记事项实现1小时办结,并实现了电力过户与不动产过户联动办理。
工程建设项目专区设置了3个综合受理窗口和工程建设项目咨询服务区,实行“提前咨询服务、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并联审批”的模式,推进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落到实处。
“下一步,我们将针对工作中的短板,对标先进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各政务服务单位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推进智能大厅建设,灵活运用大数据,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加大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工作力度,不断提高线上、线下政务服务能力,建立健全‘放管服’改革工作的长效机制,最大限度地利企便民,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实实在在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局长邵广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