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梁亚杰 通讯员 郭丹丹)招标、投标是项目建设前期的必经环节,殷都区按照“四早”(早联系、早进场、早评标、早公示)主动服务机制落实项目相关事项,努力实现让招标代理少跑腿,通过压缩时间、简化流程,以“店小二”精神为优化营商环境添动力。
在招投标环节,企业最关注的是中标结果。殷都区从隔离投标主体、节约投标成本、规范公平投标流程的角度出发,推行所有交易项目“不见面”开标,它的实施打破了地域、时间的限制,完成了从“面对面”到“屏对屏”的转变,有利于遏制围标、串标等违法行为的发生。推行电子保函制度是殷都区推出的又一有力惠商举措,它的施行使纸质保函和现金保证金被逐步替代,企业投标成本和资金压力大大降低。对于这两项惠商利企措施,3月23日,中标企业代表王先生在评价时高度称赞:“这些措施带来的便利显而易见,‘不见面’开标大大节约了时间和成本,电子保函减轻了我们投标单位的资金压力,让我们企业方能更积极地参与项目的招投标,大大提高了我们投标的积极性。”
在做好简化流程、提高效率等工作的基础上,殷都区还从加强监管工作做起,全面营造公平公开的规范招投标环境。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区公管办)对招标文件的进场审核和招标过程进行统一规范化管理,重新梳理规范建设工程、政府采购、土地和矿业权交易、产权交易等四大类交易业务流程,进场交易项目实行一套流程操作、一个标准执行;探索实行标前、标中、标后分段操作模式,建立各科室之间、监督部门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运行机制;对有关行政监督部门、交易中心等主体参与公共资源交易投诉活动作出规定,面向社会公布投诉受理联系方式。
区公管办负责人介绍,只有规范流程、强化监管,保障交易主体合法权益,才能有效减少虚假、恶意投诉。“我们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及,通过多项举措降低了质疑投诉率,实现了营商环境的大幅提升和优化,增强了企业落户殷都实现自身发展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