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PDF版阅读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明探源集中采访首站走进郑州,“挖掘”更多有趣故事—— 八千多年前的裴李岗人,种植水稻竟然只为酿酒

采访团队走进郑州大学人骨考古实验室

郑报全媒体记者 苏瑜 郭韬略 文 李新华 图

12日、13日,由省委宣传部组织的“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明探源集中采访活动在郑州启幕,来自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驻豫媒体和省市主流媒体的记者,先后来到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新郑裴李岗遗址、郑州大学历史学院人骨考古实验室、巩义双槐树遗址进行深入采访,并对在郑州参加第三届“中国考古·郑州论坛”的专家学者进行访谈。

据了解,本次活动为期一周,将以文化考察之旅、年代考察之旅的形式,通过在郑州、安阳、商丘、洛阳等八地的行进式采访,从文明起源、历史纵深、保护传承、发展变迁等视角,全景式展示河南在中华文明、世界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全面彰显河南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工作中交出的出彩答卷。

探寻郑州商城遗址,读懂“根”与“魂”

12日一早,采访团一行来到位于管城区东大街的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姜楠,从郑州二里岗遗址的发现与商代“二里岗期”的命名、郑州商城的发掘与确认、郑州商城的内涵、郑州商城分期与性质的研究、郑州商城的意义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图文并茂的详细讲解。

采访团成员边听边看边记录,他们中,无论是新闻战线的老兵还是新秀,此前对商城遗址都有或多或少的了解,这次系统全面地梳理,让大家对商城遗址有了更深的了解,大家带着新的思考,走进展馆进行参观。

煌煌商都,生生不息。郑州之所以能入列中国“八大古都”,正是因为在郑州车水马龙的地表之下,埋藏着一座规模宏大的商代早期都城。

郑州商城遗址的文化内涵代表了早商文明的发展高度,是中华文明形成环节中重要一环。它的发现填补了殷墟文化之前的商文化空白,也为夏文化和先商文化的探索奠定了基础,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近年来,郑州大力推进生态保遗工程,全力推进大遗址系统保护展示和郑州商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作为郑州商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重要展示项目,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通过数字化手段及场景复原,(下转四版)

2025-09-15,11946| 2025-09-14,11942| 2025-09-13,11938| 2025-09-12,11930| 2025-09-11,11918| 2025-09-10,11910| 2025-09-09,11902| 2025-09-08,11894| 2025-09-07,11890| 2025-09-06,11886| 2025-09-05,11875| 2025-09-04,11860| 2025-09-03,11852| 2025-09-02,11844| 2025-09-01,11828| 2025-08-31,11824| 2025-08-30,11820| 2025-08-29,11812| 2025-08-28,11796| 2025-08-27,11788| 2025-08-26,11780| 2025-08-25,11764| 2025-08-24,11760| 2025-08-23,11732| 2025-08-22,11772| 2025-08-21,11716| 2025-08-20,11708| 2025-08-19,11700| 2025-08-18,11677| 2025-08-17,11673|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