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坚持精雕细琢,点和线串联,重塑街区环境和店铺形象,打造具有“郑州特色、中原韵味”的特色街区和新消费场景,努力提升历史文化街区知名度和影响力。
“凡是在高门台吃过小酥肉的人,吃过之后忘不了,来的大多是回头客。”适逢傍晚,记者走进宋老三苏肉老店,恰逢一位许昌顾客带着老人来到这里,盛上一碗小酥肉,吃得有滋有味。饭店老板海文芳是老门老户。她向记者解释了为何酥肉改为“苏”肉。她说,酥肉的“酥”和“苏”字谐音,苏字中包含的“力”代表吃苦耐劳,左右各一个“点”代表夫妻同心,丈夫姓宋行三,故取名“宋老三苏肉老店”,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现在,他们已经从地摊起家发展到4家店面。
北下街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北顺城街代书胡同文化街区,作为管城区“六街六片区”建设的首开街,改造后首次开门迎宾待客就成了市民的网红打卡地。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朋友来到这里,寻找这“老城老街老味道”的郑州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