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2023世界大河文明论坛(中国·郑州) PDF版阅读

以考古学研究的国际化视野向世界发声 《世界大河文明论坛·郑州宣言》发布

本报讯(郑报全媒体记者 苏瑜 秦华) 作为2023世界大河文明论坛(中国·郑州)的重要成果之一,9月17日下午,《世界大河文明论坛·郑州宣言》在郑州正式发布。

作为首次就世界大河流域文明起源发展等进行研讨交流的国际论坛,2023世界大河文明论坛(中国·郑州)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300多名专家学者,他们相聚在中华文明起源、形成与发展的核心区域郑州,共同探讨世界大河文明与人类的未来。17日,与会专家围绕论坛主题“文明交流互鉴·发展共创未来”进行深入而广泛的探讨,同时四个分论坛的讨论与研究也取得丰硕成果,最终达成共识,形成《郑州宣言》。

黄河-长江流域、印度河流域、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分别孕育了中华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每一种文明在其发展过程中都留下了独一无二的历史和文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百花园。各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共同发展。在考古学研究国际化的大趋势下,如何看待各个大河文明?如何对其他文明进行充分的了解,并通过比较,更清楚地了解本文明?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传承、弘扬好大河文明?《郑州宣言》以国际化视野从九大方面作出回答。

《郑州宣言》宣告:大河孕育了世界主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具象化;大河流域承载着古文明的基因。《郑州宣言》倡议:尊重各大河流域的文明特性,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好大河流域的文化遗产;加强对包括大河文明在内的世界文明的研究;加强对文明的传承和弘扬;保护大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实现文明和生态和谐共生;发挥古代文明的时代价值,促进人类社会现代文明发展;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实现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

《郑州宣言》最后庄严宣告:“在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充分挖掘各国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我们应搭建与各国人文交流合作的桥梁,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在互鉴中绽放光彩,共享发展机遇、共创美好未来。”

《郑州宣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发布。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王承哲,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黄河文化遗产实验室副主任、河南大学教授侯卫东,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世界伦理中心执行主任、嵩山论坛负责人姚新中先后介绍了各分论坛的举办情况和取得的成果。

2025-09-12,11930| 2025-09-11,11918| 2025-09-10,11910| 2025-09-09,11902| 2025-09-08,11894| 2025-09-07,11890| 2025-09-06,11886| 2025-09-05,11875| 2025-09-04,11860| 2025-09-03,11852| 2025-09-02,11844| 2025-09-01,11828| 2025-08-31,11824| 2025-08-30,11820| 2025-08-29,11812| 2025-08-28,11796| 2025-08-27,11788| 2025-08-26,11780| 2025-08-25,11764| 2025-08-24,11760| 2025-08-23,11732| 2025-08-22,11772| 2025-08-21,11716| 2025-08-20,11708| 2025-08-19,11700| 2025-08-18,11677| 2025-08-17,11673| 2025-08-16,11669| 2025-08-15,11661| 2025-08-14,11653|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