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郑州教育 PDF版阅读

小课深研 不断成长

在研究生阶段,我曾经参加了一次磨课改课的活动。由于没有教学经验,我本着自己参加教学技能比赛的经验来做教学设计,经过老师们的点评,我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每个教学环节都很丰富,流程没有特别大的问题,但每个环节都太满了,一节课学生忙这忙那,实际没抓住重点。诚然,我一开始的教学设计的确是分导入、新授、巩固、总结环节,分开来一个个设计,想把每个环节都设计得“花里胡哨”,但这样一节课时间肯定是不够的,并且没有考虑学生的注意力会不会一直集中。我理解了老师们的建议,一节课需要张弛有度、有紧有松,给学生听、说、思考和做的时间。

于是,我开始调整,力求能够把握住这节课的节奏。不仅是内容的时间分配问题,比如,在课的一开始,我设计的是合唱《我是一个粉刷匠》,通过这首歌粉刷墙壁来导入面积。其实,我对这个导入是把握不住的,但是,我想用唱歌的形式活跃课堂氛围。经历了一次次老师们的点评,我逐渐从内心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我设计的这些都是浮于表面的。我一直以为自己在努力创设情景、想要创新,但我还没深刻理解这节课的内涵,教材理解得也不到位。按照课本上常规流程顺下来,教学用语细节把握好,对当时的我来说已经很不容易了。同时,数学课堂不求多花哨的形式,重在逻辑思维一定要通顺、合理。只有在深刻解读教材、把握住这节课的内核后,才能在此基础上创新。

如果一开始就单从环节的形式、情景,模仿名师的环节设计,这是非常错误的备课方法。在前辈老师们的真切建议中,我认识到了这点。在备课时,应该先从教材出发,把单元捋顺,深刻研读教师用书,触及知识内核。在后期,老师们也手把手带着我理解教材,将整个单元例题编排的意图通了一遍,知识首先在老师这里得是连贯的,能形成一个体系,这样,教师在设计时,才能给学生带来逻辑上的层层递进。

总之,一节课要想设计好需要下不少功夫,对于数学这一学科,更强调逻辑性,触及数学知识的内核,而不是浮于表面。

郑东新区龙腾小学 位梦雪

2025-09-12,11930| 2025-09-11,11918| 2025-09-10,11910| 2025-09-09,11902| 2025-09-08,11894| 2025-09-07,11890| 2025-09-06,11886| 2025-09-05,11875| 2025-09-04,11860| 2025-09-03,11852| 2025-09-02,11844| 2025-09-01,11828| 2025-08-31,11824| 2025-08-30,11820| 2025-08-29,11812| 2025-08-28,11796| 2025-08-27,11788| 2025-08-26,11780| 2025-08-25,11764| 2025-08-24,11760| 2025-08-23,11732| 2025-08-22,11772| 2025-08-21,11716| 2025-08-20,11708| 2025-08-19,11700| 2025-08-18,11677| 2025-08-17,11673| 2025-08-16,11669| 2025-08-15,11661| 2025-08-14,11653|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