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李喆
看视频赚钱、玩游戏赚钱、喝水赚钱、睡觉赚钱、走路赚钱……如今,不少老年人沉迷于刷手机完成“赚钱任务”。然而,操作中老人才发现,“赚钱任务”总是绕不开看广告,标榜的高收益迟迟难以兑现,甚至还可能面临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越来越多老年人正沦为网络江湖的“韭菜”。
刷手机赚钱背后终归是套路,于老年人而言,应该增强防范意识,面对看视频赚钱、玩游戏赚钱、喝水赚钱、睡觉赚钱、走路赚钱,须多留几个心眼,毕竟,如此轻松挣钱的游戏多是大忽悠。所以,老年人应少些贪图便宜的心理。遇到从天而天降的好事,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发现自身权益受到侵害,要学会依法维权及时止损。
由于老年人接触智能手机相对较晚,对于网上的信息难辨真伪,面对“数字鸿沟”往往倍感无助,而他们通常又把钱看得很重,结果很容易被一些噱头诱导或欺骗。所以,政府相关部门或者社会组织,可以通过举办公益培训班,教会老年人正确使用智能手机及网络,使他们远离网络诈骗及各种套路。
此外,相关部门还应加大对不法APP的规制。有些APP不仅是套路重重,而且给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便利。比如,有的游戏APP显示,可以领礼包,一点就扣钱,即便较真一番后,钱款得以退回,但姓名、手机号码、支付宝账号等信息却不得不和盘托出。对此,相关部门应完善标准,加强监管,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加大曝光和处置力度。
总之,防范老年人被刷手机赚钱所套路,就需要多方位发力。尤其是,老年人一旦陷入其中,不仅会浪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还可能带来很多潜在风险。这需要互联网企业增强法律意识,杜绝各种套路,应该以高质量的产品服务好用户,而不是千方百计坑害用户。所以,行业自身也须增强自律,杜绝违法违规现象。(摘自《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