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PDF版阅读

管城区探索党群联动新模式 “小巷先锋课堂”做出党建大文章

本报记者 王思俊

在小巷先锋剧场内,一个反映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员临危不惧的情景剧,正在进行原创作品沉浸式展演……

“团结就是力量……”那边,先锋小北合唱团的50多位党员群众引吭高歌……

这里,曾经是一个“老院子”;这里,曲径通幽处,柳暗花明又一村;这里,就是管城区精心打造“七点一线”的“主战场”、“小巷先锋课堂”的“主阵地”。

什么是“小巷先锋课堂”?“‘小巷先锋课堂’是实施基层党建的‘书记项目’,创新党群联动新模式的重要举措,有效激发了基层治理新动能,确保以‘红’的底色引领老城面貌焕新出彩。”管城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社治委常务副主任张丽君介绍说。

小院变身“红港湾”,“方寸”之地践初心

“‘课堂’不只有学习,受众不仅是党员。开辟‘小巷先锋课堂’,不光是提升党员素质能力,更是从‘心’出发,心里装着群众的‘大事小事烦心事’,以学笃行,为民服务。”北下街街道党工委书记海彦玲谈起“小巷先锋课堂”,如数家珍。

“小巷先锋课堂”坐落在团结路上精致小巧的小院里。这里,曾是老饭店,生意红火,疫情期间,客源稀少,后来街道积极整合资源,盘活闲置房产,“小巷先锋课堂”破茧成蝶,应运而生。

为了让“小巷先锋课堂”“有声有色”“精细精准”,街道以“理论教育+项目管理+实践转化”融合模式,谋划“面对面”课堂、“手把手”车间、小巷先锋剧场、数字赋能治理、星光视窗展播、暖心服务驿站、积分转化超市等7个项目和1条“红色北下”研学线路,红色经典和党建元素相得益彰,“课堂”虽小,却大有文章。 (下转二版)

记者手记

小巷明天会更好

团结路东西走向,全长不足150米,是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小巷,但走进之后“别有洞天”,“小巷先锋课堂”映入眼帘,“组织所能”与“群众所需”在这里有机对接。

“小巷先锋课堂”,是一个“阵地有用、服务实用、群众爱用”的创新平台,“点、配、送”工作机制,令人耳目一新。“小巷先锋”“小巷监督员”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生动实践。从群众喜欢到群众认可、再到群众参与,构成了“党群联动”“双向奔赴”的良性循环。

深秋时节,树叶泛黄,走在团结路上,更干净了,更亮了。占道的摊点拆除了,乱放的车辆都一溜儿摆顺。看到花美、人美、小巷美,心情也不由自主美起来,此时心中有个期许:小巷明天更美好!

2025-09-10,11910| 2025-09-09,11902| 2025-09-08,11894| 2025-09-07,11890| 2025-09-06,11886| 2025-09-05,11875| 2025-09-04,11860| 2025-09-03,11852| 2025-09-02,11844| 2025-09-01,11828| 2025-08-31,11824| 2025-08-30,11820| 2025-08-29,11812| 2025-08-28,11796| 2025-08-27,11788| 2025-08-26,11780| 2025-08-25,11764| 2025-08-24,11760| 2025-08-23,11732| 2025-08-22,11772| 2025-08-21,11716| 2025-08-20,11708| 2025-08-19,11700| 2025-08-18,11677| 2025-08-17,11673| 2025-08-16,11669| 2025-08-15,11661| 2025-08-14,11653| 2025-08-13,11645| 2025-08-12,11637|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