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体新闻 PDF版阅读

“和乡亲们一起致富” ——学伟种植专业合作社见闻

村民在合作社的蔬菜大棚里打工

□本报记者 任贵伟 文/图

3月22日,记者来到马上乡赵信村采访。在学伟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一栋钢架大棚内,村民赵玉环坐在小板凳上忙碌着。只见她熟练地为一株甜瓜秧打岔后,搬着小板凳往前挪动一步。“我今年70岁了。像我这个年纪,到其他地方打工人家不会要。在这里打工,一天能挣60元,离家也近,还能照顾家里。”赵玉环说。

村民葛改娣接过话说:“我今年67岁了。以前我们村没有大棚,我就去其他村的大棚里干活儿。村里有了大棚后,我一直在这里干活儿,已经有4年了。只要家里没事,我就来这里干活儿,一年能挣七八千元。”

和赵玉环、葛改娣一起打工的赵双梅今年64岁了。她说:“我需要照顾家里,来这里打工不耽误事。我已经在这里干了3年了,一天挣60元,一年下来能挣五六千元。”

与赵玉环、葛改娣、赵双梅这些熟练工不同,当天,有来自清丰县的几位村民在学习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学伟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吕学伟的妻子冯社香认真地指导他们。“我们这里除了熟练工外,每年还会有不少新工人,他们一边打工一边学习大棚种植技术,有的学会技术后自己建大棚。”冯社香笑着说,“我和爱人之前干过洗车等生意,不懂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县里举办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培训班,我们就去参加,跟着老师学技术。回来后,遇到不懂的问题就问技术员,就这样慢慢地掌握了大棚蔬菜种植技术。”

吕学伟介绍,目前,大棚里种植了甜瓜、西红柿和西瓜,其中甜瓜到5月初就能上市。该合作社成立于2016年,生产基地位于赵信村西,已建成新型钢架大棚8栋,以瓜菜种植为主,品种主要有西红柿、甜瓜、菜椒等,年效益在100万元以上。在土地流转方面,该合作社依托村委会,按照土地三权分置办法,确保土地所有权归村集体、承包权归农户、经营权归合作社,实现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降低了市场风险,增加了村民收入。该合作社以发展温棚瓜菜产业为抓手,以标准化生产为主导,做到“六个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标准、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同时做好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工作,应用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生产技术,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采取“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广大农户实现增收致富。

“经过这几年的运营,合作社运行良好。我们打算扩大生产基地的种植规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和乡亲们一起致富。”吕学伟说。

2025-10-01,12070| 2025-09-30,12062| 2025-09-29,12054| 2025-09-28,12050| 2025-09-27,12046| 2025-09-26,12038| 2025-09-25,12026| 2025-09-24,12018| 2025-09-23,12010| 2025-09-22,12002| 2025-09-21,11998| 2025-09-20,11994| 2025-09-19,11986| 2025-09-18,11970| 2025-09-17,11962| 2025-09-16,11954| 2025-09-15,11946| 2025-09-14,11942| 2025-09-13,11938| 2025-09-12,11930| 2025-09-11,11918| 2025-09-10,11910| 2025-09-09,11902| 2025-09-08,11894| 2025-09-07,11890| 2025-09-06,11886| 2025-09-05,11875| 2025-09-04,11860| 2025-09-03,11852| 2025-09-02,11844|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