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PDF版阅读

新时代水利人缪晓涓: 用心用情讲好“春风再绿花园口”精彩故事

本报记者 赵文静 通讯员 宋志远

在郑州市生态供水保障中心工程师缪晓涓的眼中,滚滚的黄河水,讲述着郑州的用水故事。

“曾经的郑州北部,冬季白茫茫,夏季水汪汪,俨然郑州‘北大荒’,从上世纪50年代起,郑州市开始了引黄河水用于农业灌溉的历史。曾经的‘北大荒’,渐渐转变成为郑州的‘鱼米之乡’。”缪晓涓介绍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农业灌溉用水的减少,生活用水水源的转变,黄河水从饮用水摇身一变成为生态水,滋润着郑州市区生态水系。

本世纪初,花园口灌区农业灌溉处于衰退期,单位生产效益非常不好,工资没有保障,人心浮动。缪晓涓主动担当,积极谋划,抓住水管单位体制改革的机会,制订改革方案多稿。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单位改制成功,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大大提升了干部职工的凝聚力。

2003年,缪晓涓给市政府写信汇报,提出利用花园口灌区引水设施将黄河水引入郑州市区河道,实施生态供水。该项方案经过论证得到了市政府的认可,目前花园口引黄灌区已成为郑州市贾鲁河、索须河、魏河、东风渠及郑东新区龙湖的重要水源地,为郑州市生态水系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水源保障。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郑州市最新城市功能定位又要求北部“静”下来,花园口灌区也迎来新的历史机遇。

眼下,缪晓涓和单位同事们正着力推进花园口引黄干渠综合整治项目,项目蓝线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等工作正在进行。项目建设对引黄供水、水系连通,促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和水利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及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

“引黄供水工作和黄河息息相关,作为引黄人要充分抓好这一有利时机,找准定位,使黄河过境水利用最大化,为郑州北部提供可靠的生态水源。”在工作之余,缪晓涓还积极参与黄河文化义务宣讲,走进大学校园、机关团体事业单位等,用实际行动促进黄河文化深入人心,推动黄河文化不断与时俱进,更好保护黄河文化的旺盛生命力。

“作为新时代水利人,我们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独特优势,以一颗炽热为民的心,用满腔热情倾注水利工作,共同谱写‘春风再绿花园口’的新篇章。” 工作近30年来,缪晓涓一直坚守在生产一线,用行动践行着初心使命,以实干诠释着责任担当。

2025-09-09,11902| 2025-09-08,11894| 2025-09-07,11890| 2025-09-06,11886| 2025-09-05,11875| 2025-09-04,11860| 2025-09-03,11852| 2025-09-02,11844| 2025-09-01,11828| 2025-08-31,11824| 2025-08-30,11820| 2025-08-29,11812| 2025-08-28,11796| 2025-08-27,11788| 2025-08-26,11780| 2025-08-25,11764| 2025-08-24,11760| 2025-08-23,11732| 2025-08-22,11772| 2025-08-21,11716| 2025-08-20,11708| 2025-08-19,11700| 2025-08-18,11677| 2025-08-17,11673| 2025-08-16,11669| 2025-08-15,11661| 2025-08-14,11653| 2025-08-13,11645| 2025-08-12,11637| 2025-08-11,11629|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