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综合新闻 PDF版阅读

古DNA证实新石器至青铜时代川滇先民主要源自黄河流域

新华社昆明10月20日电(记者 严勇 童芳)科研人员首次报道了我国西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农业人群的古基因组,表明川滇先民主要来自黄河流域,对深入理解西南地区史前人群源流、人群迁徙和融合历史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著名生物学刊物《现代生物学》上。

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自古以来就是人群交流、融汇的重要地区。人群迁徙、交流往往也伴随生产方式等的转变。研究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一些遗址出现了水稻与粟黍混合型的农业模式。然而,这些混合农业人群源自哪里?与当地现今藏缅人群有何关系?这些问题一直是学界关注焦点。

古DNA成为突破点。基于此,在国家相关项目资助下,四川大学、厦门大学、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联合组成科研团队,通过古DNA来分析解构西南地区古代人群遗传信息,探究农业生产模式与人群迁徙、互动的关系。

论文第一作者、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原海兵介绍,该研究应用古DNA捕获测序技术,经多次尝试、反复实验,突破技术瓶颈,团队成功提取到新石器时代成都平原宝墩文化高山古城与青铜时代云南剑川海门口遗址出土人骨样本的古DNA信息,并进行相关测序和群体遗传学分析。

研究表明,高山古城、海门口遗址史前人群的遗传组成与黄河流域种植粟黍的史前农业人群和青藏高原古人极为相似,而与地理位置毗邻、更易通达的东南亚人群和华南少数民族有较大差别。经建模分析,两组古代人群遗传成分应主要由古代黄河流域的粟黍农业人群(约占90%)与以和平文化为代表的采集狩猎人群(约占10%)混合而成,暂未发现与中国南方古代稻作农业人群相似的基因流。

原海兵说,研究结果显示,中国西南地区新石器时代及青铜时代稻粟混合的生业模式很可能是由黄河流域以粟黍种植为主的人群南下驱动促成的,种植水稻很可能是粟黍人群南迁过程中融汇了稻作人群种植技术并进行自然环境适应性改变的结果。这种经济模式、人群互动形式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至少持续了1000多年。

2025-09-22,12002| 2025-09-21,11998| 2025-09-20,11994| 2025-09-19,11986| 2025-09-18,11970| 2025-09-17,11962| 2025-09-16,11954| 2025-09-15,11946| 2025-09-14,11942| 2025-09-13,11938| 2025-09-12,11930| 2025-09-11,11918| 2025-09-10,11910| 2025-09-09,11902| 2025-09-08,11894| 2025-09-07,11890| 2025-09-06,11886| 2025-09-05,11875| 2025-09-04,11860| 2025-09-03,11852| 2025-09-02,11844| 2025-09-01,11828| 2025-08-31,11824| 2025-08-30,11820| 2025-08-29,11812| 2025-08-28,11796| 2025-08-27,11788| 2025-08-26,11780| 2025-08-25,11764| 2025-08-24,11760|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